久久久国产欧美_精品一区精品二区高清_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_av影片在线播放_国产偷伦视频片手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xxxx

 
齒輪工業領域服務平臺,行業技術的領航者;
把齒輪傳動之脈搏,譜信息時代之新篇!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中心 » 最新技術資訊

強力噴丸對18CrNiMo7-6鋼不同硬化層深度齒輪的性能研究

發布時間:2017-08-01 | 來源:互聯網 | 作者:
  磨損、腐蝕、斷裂是機器零部件的三大失效模式,齒輪的失效主要以齒面剝落,點蝕或斷裂等失效形式,其中以斷裂失效的災難與損失最大。而斷裂失效又以疲勞斷裂模式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從設計、材料、工藝等各方面想辦法提高齒輪的疲勞壽命。齒輪強力噴丸是提高齒輪疲勞壽命的手段之一。

我國強力噴丸工藝在機械行業也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特別是近二十年隨著汽車制造業的崛起、風電發電工業的發展才得以重視,并帶動噴丸強化用介質、設備和工藝技術的發展。介紹各種強力噴丸的資料不少,但對18CrNiMo7-6鋼不同硬化層深度下,強力噴丸對齒輪性能的影響研究不多。本文就強力噴丸對18CrNiMo7-6鋼不同硬化層深度齒輪的性能影響進行研究,為18CrNiMo7-6鋼齒輪強力噴丸提供工藝試驗依據。

1.試驗材料和試驗方法

試驗用18CrNiMo7-6鋼采用電弧爐真空脫氣冶煉,澆注成鋼錠,經開坯、鍛造撥長,正火加高溫回火預先熱處理。粗加工后先進行調質處理后,分別加工成模數為6和15.25兩種3齒塊,齒寬為100mm,進行滲碳淬火、低溫回火。試樣化學成分為(wt,%):C0.19,Si0.32,Mn0.72,P0.010,S0.008,Cr1.62,Mo0.28,Ni1.51,H≤2ppm,O≤20ppm,其余為Fe。

18CrNiMo7-6鋼模數為6齒塊在Aichelin可控氣氛多用爐,隨齒輪零件一起進行滲碳直接淬火,滲碳溫度930℃,強滲碳勢1.10%~1.20%,強滲時間4.5h,擴散碳勢0.65%~0.75%,擴散時間2.5h,降溫至830℃,保溫0.5h直接在G油中淬火,160~200℃低溫回火5h×2空冷,清理拋丸,滲碳直淬工藝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18CrNiMo7-6 6模數齒塊滲碳直淬工藝曲線

18CrNiMo7-6鋼模數為15.25齒塊在Aichelin可控井式爐滲碳,強滲期碳勢1.10%~1.20%,擴散期碳勢0.65%~0.75%,進行不同時間滲碳后850℃出爐緩冷;然后在Aichelin可控氣氛多用爐加熱淬火,加熱溫度820~850℃保溫5h后在G油中淬火,160~200℃低溫回火5h×2空冷,清理拋丸。滲碳淬火工藝曲線如圖2所示。

在KXS-226P數控噴丸機進行強力噴丸,彈丸為S330鑄鋼丸,彈丸直徑0.8~1.0mm,彈丸硬度48~52HRC,用阿爾門A試片弧高值測定噴丸強度,弧高值為0.42~0.43mm,進行強力噴丸,覆蓋率200%以上。利用HR-150A洛氏硬度計測表面硬度,利用FM-700半自動顯微硬度計檢驗有效硬化層深度,利用AXIO OBSERVER.AI金相顯微鏡觀察組織,由上海交大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利用Proto-iXRD型X射線應力儀,Cr-Kσ輻射,1mm準直管,(211)衍射晶面,X射線彈性常數-S1=1.28×10-6mm2/N,及S2/2=5.92×10-6mm2/N,測試執行ASTME975-84及GB7704-87標準檢測齒根表面殘余壓應力。

  圖2 1818CrNiMo7-6 6模數齒塊滲碳加熱淬火工藝曲線

2.試驗結果與討論

18CrNiMo7-6鋼模數為6齒塊在Aichelin可控氣氛多用爐隨齒輪零件一起進行滲碳直接淬火,滲碳溫度930℃,強滲碳勢1.10%~1.20%,強滲時間4.5h,擴散碳勢0.65%~0.75%,擴散時間2.5h,降溫至830℃,保溫0.5h直接入光亮淬火油淬火,160~200℃低溫回火5h×2空冷,清理拋丸,在KXS-226P數控噴丸機進行強力噴丸,噴丸強度為阿爾門A試片弧高值0.4~0.45mm,表面覆蓋率為200%。

試驗結果:滲碳淬火后滲碳層組織見圖3,為馬氏體和少量殘留奧氏體,硬化層深度為550HV1=1.35mm,強力噴丸前表面硬度59~60HRC,強力噴丸后表面硬度60~61HRC,齒根表面應力為-601MPa,見表1。 從表1數據可知,18CrNiMo7-6鋼6模數齒塊經滲碳直接淬火低溫回火,強力噴丸后,硬度提高了1~2HRC。

  表1 18CrNiMo7-6鋼m=6齒塊滲碳淬火后金相組織、硬化層深和強力噴丸后齒根表面應力

18CrNiMo7-6鋼模數為15.25齒塊在Aichelin可控井式爐與齒輪零件一起進行滲碳,滲碳溫度930℃,強滲碳勢1.10%~1.20%,強滲時間H1分別為20h、28h、40h,擴散碳勢0.65%~0.75%,擴散時間H2分別為7h、9h、16h,然后降溫至850℃入緩冷爐,溫度降至600℃以下出爐空冷。在Aichelin可控氣氛多用爐進行加熱淬火,加熱溫度為820~850℃,保溫5h入光亮淬火油淬火,160~200℃低溫回火5h×2空冷,清理拋丸,在KXS-226P數控噴丸機進行強力噴丸,噴丸強度為阿爾門A試片弧高值0.4~0.45mm,表面覆蓋率為200%。

試驗結果:滲碳淬火后滲碳層組織見圖4,為馬氏體和少量殘留奧氏體,硬化層深度,強力噴丸前表面硬度、強力噴丸后表面硬度,表面應力等見表2。從表2數據可知,18CrNiMo7-6鋼,15.25模數齒塊經滲碳緩冷,加熱淬火,低溫回火,強力噴丸后,硬度提高了2~3HRC,硬化層深度在550HV1為2.34mm、2.83mm、3.78mm強力噴丸后齒根表面壓應力為-720.5MPa、-722MPa、-731.8MPa。

  圖3 18CrNiMo7-6 模數為6齒塊滲碳淬火金相組織


  圖4 18CrNiMo7-6 模數為15.25齒塊滲碳淬火金相組織

表2 18CrNiMo7-6鋼 模數15.25齒塊滲碳淬火后金相組織、硬化層深度和強力噴丸前后齒根表面應力


從表1和表2數據可知,18CrNiMo7-6鋼經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模數為6齒塊,硬層深度550HV1=1.35mm和模數為15.25齒塊,硬化層深度為550HV1分別為2.34mm、2.83mm、3.78mm,在相同強力噴丸參數下噴丸,齒根表面應力為壓應力,且壓應力值不同。m=6齒塊550HV1=1.35mm,齒根表面壓應力為-601MPa,m=15.25齒塊, 550HV1=2.34mm,齒根表面壓應力為-720.5MPa,550HV1=2.83mm,齒根表面壓應力為-722MPa,550HV1=3.78mm,齒根表面壓應力為-731.8MPa。模數為m=15.25,硬化層深度550HV1分別為2.34mm、2.83mm、3.78mm,三種齒塊在相同強力噴丸參數下噴丸,其齒根表面壓應力值比較接近。從表1和表2還可知,18CrNiMo7-6鋼,模數為m=6齒塊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度層深度550HV1=1.35mm,齒頂硬度為59~60HRC,強力噴丸后齒頂硬度為60~61HRC,模數為m=15.25齒塊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化層深度為550HV1分別為2.34mm、2.83mm、3.78mm,齒頂硬度為59~60HRC,強力噴丸后齒頂硬度均為61~62HRC。模數為m=15.25齒塊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化層深度為550HV1分別為2.34mm、2.83mm、3.78mm強力噴丸后,齒頂硬度比模數為m=6齒塊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度層深度550HV1=1.35mm的齒頂硬度高1HRC。

從表2數據還可知,模數為15.25齒塊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化層深度為550HV1分別為2.34mm、2.83mm、3.78mm,強力噴丸前齒根表面為很小的壓應力,分別為-22MPa、25MPa、-27MPa,強力噴丸后齒根表面壓應力分別為-720.5MPa、-722MPa、-731.8MPa。強力噴丸后大大提高了齒根表面壓應力。因為噴丸過程就是表層金屬發生循環塑性變形的過程,并產生加工硬化的過程,從而提高表面硬度。同時強力噴丸使表面增加殘余壓應力。

3.結語

通過對18CrNiMo7-6鋼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進行強力噴丸,強度為阿爾門A試片弧高值0.4~0.45mm,表面覆蓋率大于200%的強力噴丸工藝試驗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18CrNiMo7-6鋼模數為6齒塊,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后齒頂硬度為59~60HRC,硬化層深度為1.35mm,強力噴丸后齒頂硬度為60~61HRC,齒頂硬度提高1~2HRC;強力噴丸后,齒根表面為壓應力,應力為-601MPa。

(2)18CrNiMo7-6鋼模數為15.25齒塊,滲碳緩冷,加熱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度層深度分別為2.34mm、2.83mm、3.78mm,齒頂硬度為59~60HRC;強力噴丸后齒頂硬度為61~62HRC,齒頂硬度提高2~3HRC。

(3)18CrNiMo7-6鋼模數為15.25齒塊,滲碳緩冷,加熱淬火低溫回火后,硬度層深度分別為2.34mm、2.83mm、3.78mm,測得齒根表面應力為-22MPa、-25MPa、-27MPa,強力噴丸后,測得齒根表面應力分別為-720.5MPa、-722MPa、-731.8MPa。
 
[ 技術中心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沙湾县| 武川县| 石景山区| 普陀区| 濮阳市| 永宁县| 莱芜市| 泰州市| 绥芬河市| 文登市| 白水县| 呈贡县| 五家渠市| 商河县| 鸡泽县| 凌海市| 滨海县| 扶余县| 宁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修县| 墨玉县| 靖西县| 彭山县| 永城市| 双辽市| 莱阳市| 科技| 阿拉尔市| 仁寿县| 蓝田县| 昌图县| 嵊州市| 宁明县| 桦南县| 延津县| 凌云县| 达州市| 金溪县|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