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嚙合間隙的功用是貯存潤滑油、補償齒輪尺寸的加工誤差和中心距的裝配誤差,以及補償齒輪和齒輪箱在工作時的熱變形和彈性變形。
一般正常嚙合的圓柱齒輪的頂隙c=0.25mn,此處的mn為齒輪的法向模數。
齒輪嚙合間隙的檢查方法有以下三種
(1)塞尺法
用塞尺可以直接測量出齒輪的頂隙和側隙。
(2)千分表法
用千分表可以間接測量出正齒輪的側隙。
測量時,設法使下齒輪固定,而正反兩個方向微微轉動固定在上齒輪軸上的撥桿,于是千分表上的指針便向正反方向擺動,可以得到讀數。
(3)壓鉛法
壓鉛法是測量頂隙和側隙最常用的方法。
測量時,先將鉛絲放置在齒輪上,然后使齒輪嚙合滾壓,壓扁后的鉛絲厚度,就相當于頂隙和側隙的數值,其值可以用游標卡尺或千分尺測量,鉛絲最厚部分的厚度為頂隙,相鄰兩較薄部分的厚度之和為側隙。
對于大型的寬齒輪,必須放置兩條以上的鉛絲,才能正確地測量出嚙合間隙。
此時不僅可以根據它來檢查間隙,而且還能檢查出齒輪軸線的平行度。
齒輪嚙合接觸面的檢查與調整
檢查方法一般采用涂色法
即將紅鉛油均勻地涂在主動齒輪的輪齒面上,用其來驅動從動齒輪數圈后,則色跡印顯出來,根據色跡可以判定齒輪喘合接觸面是否正確。
裝配正確的齒輪嚙合接觸面必須均勻地分布在節線上下,接觸面積應符合要求。
裝配后齒輪嚙合接觸面常有如圖表所示的幾種情況

齒輪傳動裝置正確裝配的基本要求是將齒輪正確地裝配和固定在軸上,精確地保持兩嚙合齒輪的相對位置,使齒間具有一定的嚙合間隙,以及保證齒的工作表面能良好地接觸。
裝配正確的齒輪傳動裝置在運轉時,應該是速度均勻、沒有振動和噪聲。
圓柱齒輪、圓錐齒輪、蝸桿齒輪,三種傳動裝置的裝配方法和步驟基本上相同,但裝配的質量要求各不相同。
其裝配步驟如下
①對零件進行清洗、去除毛刺,并按圖紙要求檢查零件的尺寸、幾何形狀、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趯ρb配式齒輪(蝸輪),先進行齒輪(蝸輪)的自身裝配,并固定之。
?、蹖X輪(蝸輪)裝于軸上,并裝配好滾動軸承。
④齒輪-軸(蝸桿、蝸輪-軸)安裝就位。
?、莅惭b后的齒輪接觸質量(嚙合間隙、接觸面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