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零部件企業如何打造‘百年老店’”,近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14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中國汽車零部件發展高峰論壇上,一汽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凡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擁有核心產品、核心技術及主導業務。同時,企業要制定中長期戰略規劃,引領下一步發展。
2014年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主題為“戰略引領、整零協同——做大做強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來自一汽、東風、廣汽、江淮等主要整車廠及法士特、航盛、博世、大陸、電裝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零部件企業領導和代表紛紛就當前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和如何做大做強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獻計獻策。
■“馬太效應”趨于明顯
“新常態下,汽車工業進入微增長時代,整車和零部件都面臨著新挑戰和新機遇,且挑戰大于機遇。”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認為,未來我國汽車工業的增速會與GDP保持一致,甚至很快進入“零增長”階段。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體現在差異化、創新能力、輕量化、信息化以及國際化等方面。
劉衛東還介紹了國際零部件市場的新變化。一是行業開始分化,“馬太效應”趨于明顯。無論國內還是國際,零部件企業呈現強者為王的態勢,且越演越烈;二是當前零部件企業積極出售非優勢業務,集中精力培養核心業務的競爭優勢,打造成單一行業的強勢企業; 三是市場格局逐步開放。比如歐美零部件企業進一步開放,日韓零部件也開始參加國際化競爭; 四是行業壁壘越來越嚴。近兩年,除了品牌、技術、法規壁壘外,跨國公司在中國還實行價格壁壘,未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將更加劇烈。
劉衛東還介紹國內零部件行業的新動態。他認為,一是跨國公司對中國零部件行業的滲透進一步加大。跨國零部件公司在中國由合資到獨資,現在又慢慢向合資轉變。“他們合資的合作伙伴也出現了重大變化,基本上選擇的都是行業領先的企業。”二是全球整合的速度在加快。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參與了全球的兼并重組,比如延鋒收購江森全球的內飾等等。三是先進技術引領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四是本土研發越來越重要。無論自主、合資,還是外資都越來越重視本土研發。此外,整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更重視體系競爭和實力競爭,客戶也更加關注全價值鏈的競爭。
■如何做大做強
“戰略引領,整零共濟,促進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轉型升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專題論壇上拋出了汽車零部件如何做大做強這一主題。“零部件企業走出來了,中國汽車才有好的未來。”長安汽車發展戰略部高級專務左駿認為,中國汽車發展的出路在于零部件。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也認為,對零部件企業來說,必須要走出去、走進來及走上去,這樣中國汽車工業才會有發展。“目前中國零部件產業如何做大做強,要在實踐中回答。”一汽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凡則認為,中國零部件產業發展經歷了困惑和發展兩個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汽車零部件企業不斷地整合,除了要滿足整車廠需求外,企業自身也要形成體系力。當前自主品牌也有自主的問題。“零部件企業都希望給銷量大的車型配套,對于一些新上市的自主車型,我們也非常頭疼。”“在中國發展汽車零部件需要恒心。猶如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不看爆發力,看持久力。”廣汽集團零部件公司副總經理陳和平認為,中國零部件發展不容易,起步晚,但仍有做大做強希望。“目前我們要把沒有做好的事做好。同時,要放下小利益,共同合作,因為我們共同的競爭對手是國際零部件企業。”“行業引領,讓自主零部件企業看到自身差距;零部件企業相互學習、向外學習。在此基礎上,必須與整車廠同步發展。”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平認為,如何把零部件企業融入到大環境中去也十分關鍵。
重型變速器年產銷量連續九年穩居世界第一的陜西法士特公司副總經理王鳳波在會上介紹了企業發展壯大的經驗。他認為,企業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投入力度,法士特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研發周期要不斷縮短;強化科研績效管理,優化產品研發流程; 專門為廣大科技人員設計了管理和技術雙職業發展通道;加快國際戰略合作發展步伐; 提質增效對標國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此外,在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中,還不斷加快市場結構優化調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