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主品牌市場瓶頸
“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和一個沙發嗎”,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造車之初的這句話曾在汽車行業引起巨大爭議,被視為闖入汽車行業的“野蠻人”。但也正是憑著這種化繁為簡的理念,李書福才能將一個最初不被人看好的民營汽車企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1998年,吉利第一款汽車產品下線,此時這款產品尚沒有取得“準生證”,而在此后的一段時期內,吉利汽車曾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
之后,吉利汽車開始了戰略調整,在統一的新品牌架構下完善產品譜系,集中優勢資源,潛心打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汽車精品,公布了“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的新品牌使命。
吉利汽車方面表示,自主品牌要獲得消費者的肯定,產品品質是最基本的前提。
據吉利汽車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完成銷量50度萬輛,同比增長22%。其中,帝豪品牌2015年12月銷售達到23491輛,高端車型博瑞上市9個月累計銷售3.2萬輛,突破了國內自主品牌中高級車的市場瓶頸。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級轎車博瑞、博越不僅帶來了銷量的提升,也升華了吉利的品牌形象,改變了國人對自主品牌形象的總體看法,同時出給中國品牌的向上突破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考路徑。
來自北歐的中國風
2010年,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北歐高端汽車品牌沃爾沃100%的股權,沃爾沃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屬于中國的世界級豪華車品牌。
然而,由于并購者和被并購者之間顯而易見的巨大差距,這次并購被認為是一次自不量力的“蛇吞象”,對于吉利和沃爾沃的未來,業界存在不小的質疑。
但幾年來的運營實踐給了人們一個明確的答復。在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之后,沃爾沃的經營業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前,沃爾沃只有瑞典一個管理中 心,現在卻有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個管理中心。同時,沃爾沃的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沃爾沃和吉利共同開發了CMA和SPA兩大架構平臺。
SPA架構曾是沃爾沃的規劃項目,由于投入大風險高,福特一直擱置,吉利并購后,經過董事會反復論證,最終毅然投入了110億美元。
在沃爾沃得到發展的同時,吉利汽車也通過海外并購,獲得了完整的知識產權,擺脫了核心技術上的限制,對吉利自主品牌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 用。例如,吉利博瑞的外觀由原沃爾沃副總裁、現吉利集團造型設計高級副總裁彼得。霍布里帶領國際設計師團隊主持操刀設計,將國際設計潮流和中國特有的元素 匯聚到吉利博瑞身上。
作為產生于吉利和沃爾沃合作平臺的車型,無論是外形設計、供應鏈共享還是性能,吉利博瑞都得到了沃爾沃的大力支持。同時,沃爾沃不僅為博瑞帶來了產品、技術等硬實力的提升,也對博瑞的品牌軟實力提供了助力。
如果說單一的幾款車型還不能說明整體上的突破,那么吉利在整個產品體系、品牌戰略、營銷網絡等各方面,較之以前,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提升。
推進汽車互聯網和智能化
在2015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作為汽車行業唯一的參會代表,李書福說,“今后主導汽車工業的一定是汽車公司,而不會是互聯網公司。”但這并不代 表吉利汽車對互聯網、智能化存在著抵觸,恰恰相反,吉利汽車正在大力推進互聯網和智能化的發展,并將此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方面。
在李書福看來,互聯網技術與汽車產業的合作是大勢所趨,有利于各方協同效應的放大。“閉門造車是不行的,要學會使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在汽車傳統工業變革中迎接新挑戰,”李書福表示,汽車必將成為一個智能的移動終端,而吉利汽車正在行動之中,且已經有了初步成果。
據介紹,吉利汽車未來開發的新產品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互聯汽車,傳統汽車將逐漸退出生產。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車都將是新能源汽車,實現由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企的戰略轉型。
而同時,吉利汽車對于互聯網和智能化也有著自己的理解。“現在說起‘互聯網 ’,很多人考慮的是商業層面,而汽車企業更多是從工程方面去理解, 即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李書福說,用戶未來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設計制造,通過個性化設計和工廠制造能力的結合,定制自己需要的產品。“這才是‘互聯 網 ’與制造業的融合,電子商務只是‘互聯網 ’的外延。”
李書福表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是智能互聯汽車的三大技術。汽車的產品形態也將產生根本變化,工業制造4.0和個性化定制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