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機床遇嚴寒 服務是軟肋
就是七月份,進口金屬加工機床7142臺,環比下降了18%,金額是6.07億美元,環比下降了9.4%。當國內機床業為迎接低谷,不斷向高、精、專發展的時候,受到擠壓進口機床日子并非媒體展示那樣的光鮮。
進口機床降價抵御嚴寒為了和中國機床展開競爭,進口機床不得不降低售價。據了解,日本和韓國機床部分機床在價格上和國產機床價格已經相當接近,而德國、意大利和瑞士等許多機床和去年同比價格也有相當多的調整。而不斷出現的數據也展示,價格的降低也挽救不了進口機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銷售額的下降頹勢。
服務和配件進口機床的硬傷一直高高在上的進口機床雖然在產品質量、穩定性和精度上表現不凡,但擺脫不了服務不到位的致命硬傷。重慶齒輪箱廠他們用了一臺帕馬的機床,油箱壞了,花了半年都沒修理好。維修服務和配件不及時一直引發著進口機床和用戶之間不斷的糾紛。韓國機床質量事件雖然沒有在中國完全發酵,但也是懸掛在進口機床頭頂上的利劍,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砸傷一大片。在形勢有些低迷的國內機床市場,除了向高、精、專發展不斷取代國外機床的同時,為了生存,更多機床企業已開始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型營銷一旦被大多數中國機床業運用并得以落實,披著高貴外衣進口機床的短板必將進一步被業界放大,他在服務不及時、配件不齊和過保高昂的服務費用必將成為他致命的傷害。
進口機床出路在何方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機床正成為第四波原有體系的推土機,每一個國家制造的掘起,都走過從最大到最強的仿冒、仿制、創新路,美國逆襲歐洲、日韓掩沒美歐,中國讓世界機床大國變成靠高、精和專的強國,中國能否上演機床業的第四波逆襲,從最大走向最強?在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蛋糕很是誘人,進口機床誰能分得更多一杯羹。降低價格已不可能成為他們所向披靡的利器,在中國本地化的服務,在中國本地化的生產,才有可能行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