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提出和落地,以及“十三五”規劃邁入開局年,一個新環境下的市場機會悄然來到。例如,在新的產業升級政策下,汽車輕量化發展駛入快車道以減少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輕量化”進程包含推廣應用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塑料及非金屬復合材料等整車輕量化材料和車身輕量化、底盤輕量化、動力系統以及核心部件的輕量化設計。在歐美地區,自上世紀90年代起鋁就被廣泛用于制造汽車零件,最近幾年甚至開始用于車身制造,但鋁的應用在中國本土汽車品牌中還處于起步階段。“由鋼到鋁的轉變給我們金屬加工液企業帶來很大的機會,處理不同的金屬需要不同的加工液,”上海潤滑油品行業協會技術部長,高級工程師胡悠庭說道,“我覺得‘中國制造2025’對我們整個潤滑油脂行業來說都是個重大利好。關鍵是作為潤滑油產品的生產商,你是否能抓住這些機會。要知道機會常與挑戰并存。”
新發展階段對于汽車工業提出的要求將引導金屬加工液行業向著高附加值和可持續性方向發展。同時也會引起制造廠商對于金屬加工程序和金屬原料使用的改變,因此會給金屬加工液供應商們帶來商機。
廢水處理就是挑戰之一。由于國內首個金屬加工液行業標準尚在起草中,換言之目前國內金屬加工液企業并沒有官方標準可循。據了解大多數國內金屬加工液生產商都是根據客戶要求來定標準的。有些會遵循美標,有些則是歐標。因此,國內主要金屬加工液生產商都棄用或限用了氯,但硫化脂肪酸酯和亞硝酸鈉依然被廣泛使用。
硫化脂肪酸酯的確能提供很好的潤滑性,但它卻是廢水處理的一個難點。“需要研發出一種更環保的替代品,但同時又能在保持優良的潤滑性能。”——這顯然是全球金屬加工液企業正面臨的一道共同難題。一些金屬加工液生產商已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位于浙江啟東的尤希路化工就是其中之一。這家由啟東油劑廠和日本Yushiro化工株式會社合資的公司最近公布了一項專利,顯示它發明了一種納米科技的全合成水性切削油。這種不含亞硝酸鈉的切削油因采用石墨烯和納米金屬氧化物,使潤滑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適合在高端用戶中推廣。
除廢液處理外,其他挑戰還包括研發壽命更長,在極端氣候下有更好表現和氧化安定性更優秀的金屬加工液。制造業的設備在朝著高度自動化,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和能在極端條件下工作的方向發展,因此金屬加工液也必須一起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