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7)新聞發布會上,對2016年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進步表示了肯定:“從國內看情況來看,2016年可以稱為電動汽車技術質量的提升年。”
2016年是純電驅動技術轉型的標志年
我國純電驅動技術路線的確立是在2009年,2012年3月,科技部“十二五”《電動汽車科技發展規劃》正式提出確立“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再次確認了這一戰略。
純電驅動真正實現產業化是2014年,而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才實現了爆發式增長。歐陽明高表示,2015年電動汽車的發展是粗放式的,而從今年開始,發展逐漸趨于理性。
歐陽明高稱,從全球范圍看,2016年是純電驅動技術轉型的標志年。一方面,從市場角度看,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占比第一,銷量超過50%以上,各國政府和企業都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率先發力的挑戰。2016年,一些國際上的汽車廠商,例如大眾、豐田等,都開始調整技術路線,向純電驅動轉型。另一方面,從學術和技術的層面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超出預期。從鋰離子電池作為動力電池,真正安裝在電動汽車上的時間,還不到10年,可見其發展速度之迅猛。
歐陽明高表示,純電驅動戰略目標是通過純電動的率先產業化,帶動各種類型電動汽車的全面發展。事實上,我國率先發展純電驅動汽車,帶動了電池產業的發展達到世界前列,讓電池產業規模及整個產業鏈完整度處于世界第一的水平。這樣漸進的發展方式,避免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初期,跟國外廠家在傳統車尤其在發動機以及發動機機電耦合裝置等方面的直接競爭。歐陽明高稱,發動機和變速器是我國汽車產業的弱項,有效的回避弱項競爭,有利于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到2020年之后,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能夠全方位齊頭并進、同步競爭。
“十三五”電動汽車發展的“三化”目標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目前第一批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已經啟動,第二批項目指南已經發出。
歐陽明高表示,“十三五”的技術戰略是純電驅動技術升級戰略,具體表現為“三化”: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
歐陽明高指出,在電動化方面,今后5年的目標是進一步讓全新正向開發的電動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具備商業競爭力。所謂商業競爭力,就是電動汽車的性價比能與傳統燃油車相抗衡。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也都在朝這一目標努力,如特斯拉Model3、通用Bolt,其發展目標都是續駛里程達到350公里左右,并具有性價比的電動轎車。要滿足這兩項要求,其動力電池的比能量就要大幅提高。歐陽明高稱,下一步的電池比能量的目標是要達到300-350瓦時每公斤。
此外,歐陽明高還認為,動力電池在電耗方面仍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通過整車輕量化、驅動和充電系統的效率優化,可以降低動力電池電耗。以一輛A級轎車為例,如果耗電水平能由當前的每百公里15度電,降低至每百公里10-12度電,則續駛里程100千米的電池系統成本約1萬元。若電池續駛里程達300千米,則電池系統成本為3萬元,考慮到電動汽車的燃料成本和維修費用較傳統燃油車更低,屆時,電動汽車將具有足夠的商業競爭力。
歐陽明高表示,我國電池成本每年大約下降10%-20%左右,繼續提高電池的比能量,同時降低電池的耗電水平,能提高電動汽車的商業競爭力,有利于實現消費者按照性價比選擇購車,而不是政策補貼。
歐陽明高認為,當前各車企更加關注的是動力系統的技術創新,下一步將從整車的角度,強調電動汽車的輕量化和智能化。事實上,智能化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熱議的話題,智能交通及智能汽車的發展已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輕量化也是今后發展的重點,歐陽明高介紹,雖然輕量化開始時間不長,但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原先12-13噸重的12米大客車,經過輕量化技術改進,最輕可以做到8.7噸。
電動汽車長期發展技術路線圖展望
歐陽明高在發布會上表示,從2015-2030的中長期尺度來看,“十三五”的“三化”要擴大到“六化”。
電動化與能源低碳化結合
事實上,自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以來,一直存在著對電動汽車環保性的質疑。從環保的角度分析,無論傳統燃油車、純電驅動汽車,還是混合動力汽車,其對環境污染來自各個階段,而不僅是使用階段。對此,歐陽明高指出,能源的來源不同,能耗和碳排放差別非常大,這就是能源低碳化的重要性所在。而能源低碳化的關鍵在于電的來源要朝可再生能源發展,目前,已有智能電網規劃、能源互聯網規劃和氫能發展規劃,這都讓電動化與能源低碳化緊密結合,往能源縱向整合。
歐陽明高指出,電動化與能源低碳化的結合,在充電領域也要變革。電動化和低碳化的結合將實現能源的雙向流動,充電不僅僅是充電,電能既可以從電網到電動車,也可以從電動車到電網中。這就要求在充電技術上進行突破。
輕量化與制造生態化結合
輕量化涉及汽車的制造工藝,不僅僅是只把產品做輕。歐陽明高認為,輕量化注重的是電動汽車產業乃至整個汽車工業制造角度的大變革,與工信部推進的工業4.0智能制造專項緊密相關。下一步,可能是增材制造(三D打印)、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以生產柔性化、產品個性化、營銷網絡化、材料可循環為特征的生態制造。
智能化與互聯化結合
歐陽明高表示,目前網聯化主要體現在將手機的功能移植在汽車上,沒有體現在汽車本身的控制上,例如GPS還沒有融入到汽車的控制中。而未來智能網聯的發展將實現通過網絡控制,利用網絡大數據進行整車的決策、推理。因此,未來汽車的發展將實現汽車的自動控制,并與網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即所謂的智能網聯技術。
目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與汽車廠商進行合作,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歐陽明高認為,這種模式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智能汽車對軟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跨領域共同參與,各自負責自己更專業、擅長的工作,才能夠通過開放的平臺把整個資源整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