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6版依據《規劃》明確的五大領域8個產業,進一步細化到40個重點方向下174個子方向,近4000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錄》對比涉及7個產業、24個發展方向的2013版,進一步細化到近3100項細分的產品和服務。《目錄》2016版在產業數量上增加了1個,在細分產品和服務的數量上增加了16個重點方向,約900項。
業內人士分析,《目錄》2016版是落實《規劃》和引導全社會資源投向的具體舉措,進一步細化各個產業中具有市場需求和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為企業制定戰略方針提供支持。和2013版相比,2016版在重點產業領域中新增加數字創意產業,包括數字文化創意裝備、數字文化內容、設計服務等方向。相對于工業和硬實力,這是著眼于增加軟實力的布局,是既滿足物質需求又滿足精神需求的舉措,是通過抓源頭設計來增加有效供給的舉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突破傳統產業發展瓶頸,為中國提供彎道超車、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寶貴機遇。
國務院于去年12月印發的《規劃》,提出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并在更廣泛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創業投資已占到我國創業投資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