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成為“智造”新支點
長江里普普通通的黃沙和石子,經過澆筑、攪拌、加熱等工序,竟變身為“高大上”的機床部件;完全自動化的生產車間里,機器人完全替代人工制造機器人,高冷“黑科技”給傳統制造業帶來顛覆性巨變。
連日來,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委網信辦共同主辦的“新智造新江蘇——全國網絡名人看江蘇”活動輾轉南京、常州、無錫、常州等地,實地參觀了解智能制造、物聯網等發展狀況,親身感受江蘇從“制造”邁向“智造”的新進展。
智能讓制造更聰明。走進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臺臺黃色的機器人正揮舞著“堅強的手臂”不停地操作指定動作,這些通用型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機械制造,小到電子儀器裝配,大到化肥、農作物搬運都能輕松完成,比人類速度更快,動作更精準,效率更高。

恒立液壓高度智能化的生產車間
埃斯頓主要從事智能裝備核心部件及工業機器人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目前在建的“工業機器人工程及核心部件”項目總投資10億元,年產機器人本體可達9000臺、工程配套設備6000套。
“這個項目工廠可以實現完全自動化,讓機器人生產機器人。”公司市場部經理盧昊記者,新項目建成后生產和組裝機器人的將不依賴人工,實現機器人替代人工生產機器人,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據預計,到2020年,南京自主品牌機器人年銷售(應用)將超過10000臺,重點行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200臺以上。

普通的沙石,將在這里華麗變身
位于常州金壇的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高端數控機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樣充滿“智慧”。在工廠車間里,沒有傳統制造業的電光火石和噪音喧囂,堆放的是大袋大袋的沙礫石。
可別小看這些普通的沙石,公司業務拓展徐嗣慜向大家介紹,經過攪拌、倒入模具澆筑、60攝氏度的加熱和冷卻等環節之后,它們涅槃重生,變身為一臺臺“高大上”的機床機身,之后被廣泛運用于汽車、航空航天、鐵路、石油和通用機械等領域,將見證汽車變速器、發動機等高端零件的誕生。
“沙石作為原材料,不僅環保,而且能源消耗只有傳統材料的三分之一。”徐嗣慜說。
在恒立油缸,高精密液壓鑄件智能生產車間內油缸加工幾乎所有操作都由全自動智能加工中心和機械手來完成,生產工藝規劃時間縮短30%、生產產能提高40%,并大幅度降低生產費用。
像恒立一樣,江蘇省一大批企業通過提升裝備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不但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讓企業產值“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無錫,恰逢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舉辦。物博會在這里落地生根,背后是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崛起。無錫去年底已有物聯網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今年上半年,產業規模達到1197億元,物聯網基地成為“江蘇智造”的新支點。
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大省,江蘇制造業總產值占全國的1/8左右。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基礎,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江蘇新智造”的號角已經奏響,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布局中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