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將過去,有不少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已經到期或面臨新啟,還有部分政策此前一直有傳聞稱將進行調整,本文電動汽車資源網梳理了2018年可能出現變動的新能源汽車政策,讓我們一起關注吧。
地方補貼是否會提前退出?
12月1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助理盧華平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研究調整2018年中央財政補貼政策,傾向鼓勵高里程、低能耗車型。同時,取消地方補貼也是大概率事件。另有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北京市可能在2018年率先退出地方補貼。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推廣中心主任牛近明稱,尚不了解這一信息。
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是否會退出尚未可知。不過,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到,溫州已經發布了2018年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標準。當然我們也無法確定,地方補貼是否會采用逐步取消的方式進行,從現階段來看,應該無需過度擔憂。
三萬公里運營要求是否會調整?
自2017年以來,三萬公里行駛里程要求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此前有報道稱,中汽協向工信部提交了關于“三萬公里”的建議,該建議方案調整了三大塊,主要表現在租賃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車、通勤用途的客車、新能源物流車都調整為1萬公里,其他類型的車型保持不變。然而,財政部相關人員非正式回應消息稱,乘用車領域可能松動,商用車堅決不會改變。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短期內修訂3萬公里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3萬公里行駛里程要求對肅清新能源汽車騙補情況效果明顯。但實際上,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知情人士向電動汽車資源網透露,部分企業為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閑置的新能源汽車空車運營,相關部門應該對“閑置車輛虛假運營”情況進行查實。
當然,對于老老實實運營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來說,三萬公里政策確實給相關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墊資壓力。
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是否延期?
2014年8月,為了鼓勵新能源的發展,財政部、國稅總局、工信部聯合下發《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指出納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將免征購置稅,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1日,這就意味著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的優惠將于今年到期。
今年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公開表示,有關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建議已經遞交給有關部委,正在審議中。而8月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務院批準免稅或者減稅的其他情形: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公共汽電車輛等臨時性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可繼續授權由國務院決定。
有外媒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政策,至少持續到2020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暫時仍不能求證。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肯定地告訴記者:“消息可靠。”2017年12月31日已經近在眼前,免征購置稅政策是否延期對于明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也非常重要。
免征稅和推薦目錄是否會合并?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購車優惠有兩大政策,一是推薦目錄,二是免征購置稅目錄,結合2017年推薦目錄和免購置稅目錄情況,目前進入推薦目錄車型大部分都進入了免購置稅目錄。上文已經說到,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將于今年年底到期,有行業媒體及相關人士認為,“推薦目錄”、“免購置稅目錄”存在合并統一的可能。
不過,關于該猜測,目前尚未有政府層面的消息流出,我們將保持持續關注。
雙積分制度下,傳統車企如何轉型?
2017年9月27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該政策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就長城汽車來說,按照目前長城汽車的產品和燃油產品的銷售情況來看,新能源雙積分辦法一旦實施,長城汽車肯定是不達標。為了應對積分不達標的危機,長城汽車以增資入股方式獲得河北御捷25%的股權,雙方將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御捷長城”。未來河北御捷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將全部直接轉讓給長城汽車,以降低后者的平均油耗水平,而河北御捷獲得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長城汽車出售。
10月19日,長安汽車發布“香格里拉”戰略,計劃全產業鏈投入超過1000億元,到2025年在實現從傳統汽車全面切換至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劃,長安汽車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打造;到2025年將全面停止銷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
12月9日,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將致力于在中國境內,加嚴限制并最終停止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中所有未采用新能源和廣義新能源技術的傳統燃油車的生產和銷售。除了特種車、專用車以外,到2020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到2025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除了合理的安排傳統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產比例之外,如何逐漸向新能源汽車進行戰略轉型也成為日后需要關注的重點。
實際上,除以上政策之外,隨著2018年的到來,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時間點日益臨近,在補貼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將如何繼續?此外,2018年新造車勢力量產車型將集中上市,但由于缺乏生產資質,目前大多數新造車勢力只能采用代工的形式生產電動汽車,對于他們而言,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申請必將提上日程,那么如何才能通過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申請又將何時重啟?2018年雙積分政策實施之后,雙積分交易又該如何實施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明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關注的話題。
地方補貼是否會提前退出?
12月1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助理盧華平表示,中國政府正在研究調整2018年中央財政補貼政策,傾向鼓勵高里程、低能耗車型。同時,取消地方補貼也是大概率事件。另有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表示,北京市可能在2018年率先退出地方補貼。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推廣中心主任牛近明稱,尚不了解這一信息。
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是否會退出尚未可知。不過,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到,溫州已經發布了2018年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標準。當然我們也無法確定,地方補貼是否會采用逐步取消的方式進行,從現階段來看,應該無需過度擔憂。
三萬公里運營要求是否會調整?
自2017年以來,三萬公里行駛里程要求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此前有報道稱,中汽協向工信部提交了關于“三萬公里”的建議,該建議方案調整了三大塊,主要表現在租賃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車、通勤用途的客車、新能源物流車都調整為1萬公里,其他類型的車型保持不變。然而,財政部相關人員非正式回應消息稱,乘用車領域可能松動,商用車堅決不會改變。
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短期內修訂3萬公里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3萬公里行駛里程要求對肅清新能源汽車騙補情況效果明顯。但實際上,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知情人士向電動汽車資源網透露,部分企業為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閑置的新能源汽車空車運營,相關部門應該對“閑置車輛虛假運營”情況進行查實。
當然,對于老老實實運營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來說,三萬公里政策確實給相關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墊資壓力。
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是否延期?
2014年8月,為了鼓勵新能源的發展,財政部、國稅總局、工信部聯合下發《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指出納入《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將免征購置稅,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1日,這就意味著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的優惠將于今年到期。
今年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公開表示,有關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建議已經遞交給有關部委,正在審議中。而8月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務院批準免稅或者減稅的其他情形: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公共汽電車輛等臨時性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可繼續授權由國務院決定。
有外媒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政策,至少持續到2020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暫時仍不能求證。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肯定地告訴記者:“消息可靠。”2017年12月31日已經近在眼前,免征購置稅政策是否延期對于明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也非常重要。
免征稅和推薦目錄是否會合并?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購車優惠有兩大政策,一是推薦目錄,二是免征購置稅目錄,結合2017年推薦目錄和免購置稅目錄情況,目前進入推薦目錄車型大部分都進入了免購置稅目錄。上文已經說到,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將于今年年底到期,有行業媒體及相關人士認為,“推薦目錄”、“免購置稅目錄”存在合并統一的可能。
不過,關于該猜測,目前尚未有政府層面的消息流出,我們將保持持續關注。
雙積分制度下,傳統車企如何轉型?
2017年9月27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該政策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就長城汽車來說,按照目前長城汽車的產品和燃油產品的銷售情況來看,新能源雙積分辦法一旦實施,長城汽車肯定是不達標。為了應對積分不達標的危機,長城汽車以增資入股方式獲得河北御捷25%的股權,雙方將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御捷長城”。未來河北御捷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將全部直接轉讓給長城汽車,以降低后者的平均油耗水平,而河北御捷獲得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長城汽車出售。
10月19日,長安汽車發布“香格里拉”戰略,計劃全產業鏈投入超過1000億元,到2025年在實現從傳統汽車全面切換至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劃,長安汽車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打造;到2025年將全面停止銷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
12月9日,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將致力于在中國境內,加嚴限制并最終停止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中所有未采用新能源和廣義新能源技術的傳統燃油車的生產和銷售。除了特種車、專用車以外,到2020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到2025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除了合理的安排傳統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產比例之外,如何逐漸向新能源汽車進行戰略轉型也成為日后需要關注的重點。
實際上,除以上政策之外,隨著2018年的到來,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時間點日益臨近,在補貼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將如何繼續?此外,2018年新造車勢力量產車型將集中上市,但由于缺乏生產資質,目前大多數新造車勢力只能采用代工的形式生產電動汽車,對于他們而言,新能源汽車整車資質申請必將提上日程,那么如何才能通過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申請又將何時重啟?2018年雙積分政策實施之后,雙積分交易又該如何實施呢?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明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