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德國汽車業工會組織表示汽車電動化革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失業問題。近日,他們發布了一項新的調查顯示,將來汽車工業在向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將導致7.5萬名員工下崗。德國最大的勞工組織德國金屬行業工會(IG Metall)委托弗勞恩霍夫工業工程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根據戴姆勒、寶馬和大眾提供的數據對車企轉型后的失業人數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到2030年,所有和乘用車發動機相關的工作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受到電動化的影響。”據悉,目前在德國汽車業84萬工作崗位中,有21萬個崗位同發動機的生產有關。
2030年至少有7.5萬汽車人失業
IG Metall表示,毫無疑問,在電動汽車或者電池的生產中會新增很多工作崗位,但是同因發動機相關的失業相比,這些新增的工作數量顯得微不足道。不過從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電動汽車在生產中具有比內燃機汽車更高的生產效率。對此,福特、大眾、現代和戴姆勒等車企此前也表達過相同的看法。大眾集團勞工代表伯納德•奧斯特洛赫表示電動汽車“組裝的時間將比目前的內燃機乘用車減少30%。”IG Metall主管喬爾格•霍夫曼認為政府應該出面解決這一難題,他表示:“面對電動化的改革,政府和相關工業代表需要制定相關的應對策略。”另外,該研究預測到2030年時,市場上將有25%的電動汽車,15%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和60%的內燃機汽車,屆時將有7.5萬名員工失業。工會擔心電動化升級后,這一數字還會攀升。
現代汽車說電動化是“魔鬼”
今年3月,現代汽車工會主席Ha Bu-young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時說,由于主要市場銷量的下滑,其工人可能面臨與通用汽車韓國分公司相似的危機,并稱電動汽車是會帶來失業的“魔鬼”。據悉,由于人工成本高且銷量下跌,通用汽車計劃在5月份關閉其韓國群山工廠。此前戴姆勒和福特等車企的管理層都發表過類似的言論,稱電動化的到來將大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從而導致失業。而這次Ha Bu-young預測說實現電動化之后高達70%的員工將會失業,實在是一個嚇人的數字。不過也有人認為,通用關閉韓國的生產工廠同電動汽車沒有直接關系,現代汽車有些多慮了。從目前的情況看,現代僅有Ioniq一款電動車型上市,而且數量相對較少。近來,現代雖然推出了另一款電動車型--Kona,但是將來的生產數量并不會很多,因此,所受影響并不大。
專家有話說
Electrek評論員認為像現代等車企反對電動化的行為是典型的“勒德分子”行為。 勒德分子是指認為技術對社會產生的損害要多于益處的人,泛指害怕或者厭惡新技術的人。他們看不到電動化帶來的好處,卻指出所有可能出現的或者潛在的危險。事實上,他們擔心電動化會帶來失業,還不如擔心一下人工智能興起后將會引發的失業潮。這些勞工組織要求政府出面解決失業的問題,但是卻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案,這樣恐怕只會拖慢電動化生產的腳步。我們承認,電動化革命將帶來一系列變革,但是這些改變是不可避免的,與其阻止、反對它的到來,不如鼓勵當地的車企和制造商去順應這一改變,成為變革中的一員甚至是領導者,將內燃發動機領域失掉的工作盡可能彌補回來。
2030年至少有7.5萬汽車人失業
IG Metall表示,毫無疑問,在電動汽車或者電池的生產中會新增很多工作崗位,但是同因發動機相關的失業相比,這些新增的工作數量顯得微不足道。不過從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電動汽車在生產中具有比內燃機汽車更高的生產效率。對此,福特、大眾、現代和戴姆勒等車企此前也表達過相同的看法。大眾集團勞工代表伯納德•奧斯特洛赫表示電動汽車“組裝的時間將比目前的內燃機乘用車減少30%。”IG Metall主管喬爾格•霍夫曼認為政府應該出面解決這一難題,他表示:“面對電動化的改革,政府和相關工業代表需要制定相關的應對策略。”另外,該研究預測到2030年時,市場上將有25%的電動汽車,15%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和60%的內燃機汽車,屆時將有7.5萬名員工失業。工會擔心電動化升級后,這一數字還會攀升。
現代汽車說電動化是“魔鬼”
今年3月,現代汽車工會主席Ha Bu-young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時說,由于主要市場銷量的下滑,其工人可能面臨與通用汽車韓國分公司相似的危機,并稱電動汽車是會帶來失業的“魔鬼”。據悉,由于人工成本高且銷量下跌,通用汽車計劃在5月份關閉其韓國群山工廠。此前戴姆勒和福特等車企的管理層都發表過類似的言論,稱電動化的到來將大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從而導致失業。而這次Ha Bu-young預測說實現電動化之后高達70%的員工將會失業,實在是一個嚇人的數字。不過也有人認為,通用關閉韓國的生產工廠同電動汽車沒有直接關系,現代汽車有些多慮了。從目前的情況看,現代僅有Ioniq一款電動車型上市,而且數量相對較少。近來,現代雖然推出了另一款電動車型--Kona,但是將來的生產數量并不會很多,因此,所受影響并不大。
專家有話說
Electrek評論員認為像現代等車企反對電動化的行為是典型的“勒德分子”行為。 勒德分子是指認為技術對社會產生的損害要多于益處的人,泛指害怕或者厭惡新技術的人。他們看不到電動化帶來的好處,卻指出所有可能出現的或者潛在的危險。事實上,他們擔心電動化會帶來失業,還不如擔心一下人工智能興起后將會引發的失業潮。這些勞工組織要求政府出面解決失業的問題,但是卻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案,這樣恐怕只會拖慢電動化生產的腳步。我們承認,電動化革命將帶來一系列變革,但是這些改變是不可避免的,與其阻止、反對它的到來,不如鼓勵當地的車企和制造商去順應這一改變,成為變革中的一員甚至是領導者,將內燃發動機領域失掉的工作盡可能彌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