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零部件就好比整車的糧草,其重要性不容小覷。
在2011年9月8日至10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上,在外企展廳,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最新的核心零部件產品,還能了解到行業最前沿的技術;但在絕大多數國內企業的展位,卻只能看到輪轂、橡膠制品等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困境”。
近年來,國內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伴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在發展壯大。“雖然產業規模較大,但是缺乏規模經濟效應,且關鍵零部件細分領域絕大部分被外資占據,目前中國本土零部件產業只是呈弱、小、散的格局,全行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廉價勞動力及資源成本上。”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大而不強,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研發能力不強,尤其是核心汽車零部件研發能力較弱已成為阻礙該行業發展的瓶頸。”蔡建明指出,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還不能生產自動變速箱、安全氣囊、ABS等產品,少數企業雖然能夠生產一些關鍵零部件產品,但產品的質量穩定性較差,仍無法進行大規模推廣運用,這些直接導致了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垂直化分工體系中處在價值鏈低端,整個行業呈現出弱、小、散的格局。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鐵志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由于國內零部件企業缺乏長期戰略考慮,將容易上手、獲益快的低端產品和代工產業大量上馬,從而忽視了對于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消化。同時,外資也有意將核心、尖端技術進行封鎖或者在海外進行加工。
國內汽車零部件發展可謂“一片狼藉”。除此之外,受中國通脹形勢加劇和人民幣升值、員工工資上漲、地租價格上漲、物流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國內零部件企業走的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之路已經漸漸失去優勢。
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因此,鐵志海建議,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要走向專業化和高附加值之路,國內企業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術研發水平。合資企業中也要將引進技術作為合作的前提,并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獲得相關核心技術。
“政府也要出臺對于零部件研發和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積極推動汽車零部件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工作,提高行業集中度,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大企業集團,代表全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蔡建明說。
在2011年9月8日至10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上,在外企展廳,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最新的核心零部件產品,還能了解到行業最前沿的技術;但在絕大多數國內企業的展位,卻只能看到輪轂、橡膠制品等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困境”。
近年來,國內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伴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在發展壯大。“雖然產業規模較大,但是缺乏規模經濟效應,且關鍵零部件細分領域絕大部分被外資占據,目前中國本土零部件產業只是呈弱、小、散的格局,全行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廉價勞動力及資源成本上。”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大而不強,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研發能力不強,尤其是核心汽車零部件研發能力較弱已成為阻礙該行業發展的瓶頸。”蔡建明指出,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還不能生產自動變速箱、安全氣囊、ABS等產品,少數企業雖然能夠生產一些關鍵零部件產品,但產品的質量穩定性較差,仍無法進行大規模推廣運用,這些直接導致了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垂直化分工體系中處在價值鏈低端,整個行業呈現出弱、小、散的格局。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鐵志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由于國內零部件企業缺乏長期戰略考慮,將容易上手、獲益快的低端產品和代工產業大量上馬,從而忽視了對于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消化。同時,外資也有意將核心、尖端技術進行封鎖或者在海外進行加工。
國內汽車零部件發展可謂“一片狼藉”。除此之外,受中國通脹形勢加劇和人民幣升值、員工工資上漲、地租價格上漲、物流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國內零部件企業走的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之路已經漸漸失去優勢。
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汽車工業的競爭力。因此,鐵志海建議,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要走向專業化和高附加值之路,國內企業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術研發水平。合資企業中也要將引進技術作為合作的前提,并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獲得相關核心技術。
“政府也要出臺對于零部件研發和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積極推動汽車零部件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工作,提高行業集中度,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大企業集團,代表全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蔡建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