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比亞迪發布今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比亞迪營業額為521.63億元,同比增長20.23%;而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約為4.79億元,同比下滑72.19%。而比亞迪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約為12.8億元-16.8億元。其中汽車業務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上升24.93%至280.26億元,而新能源汽車營收達181.73億元,占比亞迪總營收的比例為34.84%。
新能源汽車成業績亮點 1-6月銷量同比暴增106%
根據比亞迪公布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整車共銷售220,883輛,同比增長21%。在新能源方面,比亞迪上半年共售出新能源汽車71,270輛,同比暴增106%,持續領跑新能源市場。在具體車型方面,PHEV插混車型上半年累計銷售47430輛,同比增長197%;秦、宋DM包攬該領域單一車型冠亞軍。同時,秦也成為國內首款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的PHEV插混車型。
而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比亞迪已獲得汕頭、武漢、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大額訂單(今年6、7月,比亞迪在廣州的兩次中標共計獲得4473輛、55.2億元純電動客車訂單),并開拓雄安新區等新市場。海外市場方面,比亞迪亦接獲來自西班牙、韓國、印度、智利、挪威等全球各地的批量訂單。同時,在”7+4“戰略布局下,比亞迪在卡車領域相繼獲得深圳500輛純電動泥頭車訂單和巴西200輛純電動卡車訂單,且正積極開拓物流、環衛、港口、機場等多個領域的市場。
除了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燃油車方面亦表現不錯,當中宋MAX表現依舊強勢,上半年累銷突破10萬輛,帶領比亞迪燃油車強勢回歸,同時助力“宋”家族累銷沖刺40萬輛,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主流家用車系”。
補貼退坡導致凈利潤下滑
今年4月27日,比亞迪(002594)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億至5.00億,同比變動-70.98%至-82.59%,汽車整車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5.25%。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預測:2018年第2季度,預計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延續第1季度強勁的發展勢頭,銷量同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受補貼退坡影響,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傳統汽車業務方面,盡管第2季度屬于行業傳統淡季,宋Max的持續熱銷依然推動了公司傳統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但激烈的行業競爭仍較大程度的影響了該業務的盈利水平。
面對凈利潤下跌,比亞迪正在采取相應措施,加快推出新車型擴大銷售規模。比亞迪全新一代唐、元EV360等多款車型正帶動銷量增長。比亞迪透露,下半年將有多款王朝系列重磅車型陸續上市,包括全新一代宋(燃油版、插混版和純電版)、秦Pro(燃油版、插混版和純電版)、全新一代唐(純電版)等。這些車型均采用“Dragon Face”家族設計語言,并搭載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或將帶動比亞迪汽車銷量大幅攀升。
而在動力電池方面,比亞迪亦逐步開放合作并加大了投資。今年7月5日,比亞迪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設立動力電池合資公司,產能為10GWh。除與長安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外,面對自身和外界對于動力電池的強勁需求,比亞迪亦加速增加動力電池產能。今年6月,比亞迪宣布年產能為24GWh的動力電池工廠在青海正式下線。另有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還與重慶璧山區于8月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計劃建設年產能為20GWh的動力電池項目。根據比亞迪公布的計劃,其2020年的動力電池產能可達60GWh。
此外,比亞迪還接獲智能手機品牌廠商的高端旗艦機型訂單,帶動金屬部件及玻璃機殼業務收入的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約199.76億元,同比上升約11.21%。比亞迪表示,隨著金屬部件在移動智能終端的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實現金屬部件業務的持續發展,玻璃業務將成為比亞迪電子板塊的另一增長點。

新能源汽車成業績亮點 1-6月銷量同比暴增106%
根據比亞迪公布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整車共銷售220,883輛,同比增長21%。在新能源方面,比亞迪上半年共售出新能源汽車71,270輛,同比暴增106%,持續領跑新能源市場。在具體車型方面,PHEV插混車型上半年累計銷售47430輛,同比增長197%;秦、宋DM包攬該領域單一車型冠亞軍。同時,秦也成為國內首款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的PHEV插混車型。

而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比亞迪已獲得汕頭、武漢、廣州等多個城市的大額訂單(今年6、7月,比亞迪在廣州的兩次中標共計獲得4473輛、55.2億元純電動客車訂單),并開拓雄安新區等新市場。海外市場方面,比亞迪亦接獲來自西班牙、韓國、印度、智利、挪威等全球各地的批量訂單。同時,在”7+4“戰略布局下,比亞迪在卡車領域相繼獲得深圳500輛純電動泥頭車訂單和巴西200輛純電動卡車訂單,且正積極開拓物流、環衛、港口、機場等多個領域的市場。
除了新能源汽車,比亞迪燃油車方面亦表現不錯,當中宋MAX表現依舊強勢,上半年累銷突破10萬輛,帶領比亞迪燃油車強勢回歸,同時助力“宋”家族累銷沖刺40萬輛,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主流家用車系”。
補貼退坡導致凈利潤下滑
今年4月27日,比亞迪(002594)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億至5.00億,同比變動-70.98%至-82.59%,汽車整車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5.25%。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預測:2018年第2季度,預計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延續第1季度強勁的發展勢頭,銷量同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受補貼退坡影響,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傳統汽車業務方面,盡管第2季度屬于行業傳統淡季,宋Max的持續熱銷依然推動了公司傳統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但激烈的行業競爭仍較大程度的影響了該業務的盈利水平。
面對凈利潤下跌,比亞迪正在采取相應措施,加快推出新車型擴大銷售規模。比亞迪全新一代唐、元EV360等多款車型正帶動銷量增長。比亞迪透露,下半年將有多款王朝系列重磅車型陸續上市,包括全新一代宋(燃油版、插混版和純電版)、秦Pro(燃油版、插混版和純電版)、全新一代唐(純電版)等。這些車型均采用“Dragon Face”家族設計語言,并搭載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或將帶動比亞迪汽車銷量大幅攀升。
而在動力電池方面,比亞迪亦逐步開放合作并加大了投資。今年7月5日,比亞迪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設立動力電池合資公司,產能為10GWh。除與長安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外,面對自身和外界對于動力電池的強勁需求,比亞迪亦加速增加動力電池產能。今年6月,比亞迪宣布年產能為24GWh的動力電池工廠在青海正式下線。另有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還與重慶璧山區于8月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計劃建設年產能為20GWh的動力電池項目。根據比亞迪公布的計劃,其2020年的動力電池產能可達60GWh。
此外,比亞迪還接獲智能手機品牌廠商的高端旗艦機型訂單,帶動金屬部件及玻璃機殼業務收入的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約199.76億元,同比上升約11.21%。比亞迪表示,隨著金屬部件在移動智能終端的市場滲透率持續上升,實現金屬部件業務的持續發展,玻璃業務將成為比亞迪電子板塊的另一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