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前10年,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機床工具行業持續10余年快速增長。在3C領域和汽車制造業謀求轉型升級之際,為應對企業對高精密部件的需求,機床行業正在走一條以“智”賦能的全新變革之路。
國產數控機床經過多年發展,在機床功能、性能指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專家指出,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在質量、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等關鍵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還需要機床企業和數控系統企業與用戶一起共同努力。
中國機床行業發展有基礎,發展利好
中國機床行業有基礎,發展有動力,這幾年進步很快,不能妄自菲薄,前途大有希望。機床行業在新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被放在重要的戰略高度,得到國家歷屆領導人的重視。從“六五”開始,每個五年計劃中都有落實國家戰略,對數控機床行業研發的大力支持。新中國70年來培養了一代代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在高等教育體系內仍然有一批優秀的學科建設團隊,一直延伸到當前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從根本上講,機床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需求拉動的,不論是計劃經濟時代還是市場經濟時代,這種巨大的需求牽引是最大的發展動力。
數控化技術為機床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40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數控機床產業的行業門檻在降低。引起變革的主要要素是數控化。數控化初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系統的穩定性和易用性的提升、成本下降,逐步使數控機床得以普及。數控化的普及簡化了機床的傳動系統,大大降低了傳統齒輪傳動副、花鍵、蝸輪蝸桿的用量,簡化機床設計和制造。另一方面,滾動功能部件(直線滾動導軌、滾珠絲杠、軸承)成功應用及產業化,也進一步簡化了機床設計和制造。而機床行業自身是一個自我裝備、逐代提升、能自循環的體系,同時母機的水平也在提升。
這些技術條件促成了機床行業常規制造技術的簡化,傳統靜壓導軌、靜壓軸承等專有制造技術僅留存在重型機床領域和超精密加工領域(這些留存的傳統技術像熊貓一樣珍貴,應該被國家重視,因為這些技術是某些“重器”核心關鍵技術);在巨大的通用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的市場需求拉動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催生下,誕生的大批民營機床生產企業。這種情況下,傳統大型機床企業的優勢在消減。如果不能客觀分析自身立足這個行業的根本優勢,會使傳統機床企業手足無措,甚至敗下陣來。任何時代都會有不能適應時代環境變化而消亡的事物,這樣的輪回在恐龍時代之前就是這樣。
智能加碼技術為預見機床的未來助力
從世界與中國的對比看,在數控系統方面,中國應該很樂觀。在重大專項的支持下研發了高端數控系統,實踐了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在多種五軸數控機床上的配套產品。以科德數控為例,先后研發近10個系列,近20個規格,超過300臺的五軸機床,得到了用戶的肯定。在滾動功能部件上,國內幾個專業廠的導軌絲杠在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批量化生產的樣本經南京理工大學的實驗室檢測,和日本產品差距非常小,在實際的機床上應用也是如此。特別是最近自動化物流設備對滾動部件的需求拉動,應該使這些企業又壯大了一波。
電主軸方面,中國也應持樂觀態度,許多企業完成了電主軸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在這個部分專業的進口軸承廠家給予有力的設計支持。伴隨著3C機加工的迅速發展,也成長起像廣州昊志等幾家優秀的專業化研發生產主軸的企業。可以說,數控機床上高附加值的部件正在被中國掌握,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經濟成本在下降。
在CIMT2019展會上,僅中國多家民營機床制造企業的W4館就有20余臺五軸數控機床展出,也可以從側面說明中國機床行業的技術進步。而從展會上看國外產品,雖然DMG、PUMA、FIDIA等廠商把最新的甚至概念機都拿出來,其設計理念還沒有讓業內人士無法理解或者帶來眼前一亮的驚喜。目前,歐洲還有很多瀕危機床企業,可以供中國廠商選擇收并購。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不在中國設廠的歐洲和日本機床廠估計日子會比較難過。有觀點認為,中國機床行業人員流失嚴重。其實,在市場化中,機床行業人才資源等社會資源向發展快的企業流動是正常的,絕大多數是行業內流動,不是流失,其后面也有技術的推廣、傳播、輻射等有利效應。
總結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影響數控機床的關鍵因素是可靠性,可靠性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國機床工具企業更應該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提出更專業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機床的可靠性,即使有再多難處,都需要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深耕高端數控機床的技術研發。
國產數控機床經過多年發展,在機床功能、性能指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專家指出,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在質量、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等關鍵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還需要機床企業和數控系統企業與用戶一起共同努力。
中國機床行業發展有基礎,發展利好
中國機床行業有基礎,發展有動力,這幾年進步很快,不能妄自菲薄,前途大有希望。機床行業在新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被放在重要的戰略高度,得到國家歷屆領導人的重視。從“六五”開始,每個五年計劃中都有落實國家戰略,對數控機床行業研發的大力支持。新中國70年來培養了一代代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在高等教育體系內仍然有一批優秀的學科建設團隊,一直延伸到當前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從根本上講,機床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需求拉動的,不論是計劃經濟時代還是市場經濟時代,這種巨大的需求牽引是最大的發展動力。
數控化技術為機床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40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數控機床產業的行業門檻在降低。引起變革的主要要素是數控化。數控化初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控系統的穩定性和易用性的提升、成本下降,逐步使數控機床得以普及。數控化的普及簡化了機床的傳動系統,大大降低了傳統齒輪傳動副、花鍵、蝸輪蝸桿的用量,簡化機床設計和制造。另一方面,滾動功能部件(直線滾動導軌、滾珠絲杠、軸承)成功應用及產業化,也進一步簡化了機床設計和制造。而機床行業自身是一個自我裝備、逐代提升、能自循環的體系,同時母機的水平也在提升。
這些技術條件促成了機床行業常規制造技術的簡化,傳統靜壓導軌、靜壓軸承等專有制造技術僅留存在重型機床領域和超精密加工領域(這些留存的傳統技術像熊貓一樣珍貴,應該被國家重視,因為這些技術是某些“重器”核心關鍵技術);在巨大的通用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的市場需求拉動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催生下,誕生的大批民營機床生產企業。這種情況下,傳統大型機床企業的優勢在消減。如果不能客觀分析自身立足這個行業的根本優勢,會使傳統機床企業手足無措,甚至敗下陣來。任何時代都會有不能適應時代環境變化而消亡的事物,這樣的輪回在恐龍時代之前就是這樣。
智能加碼技術為預見機床的未來助力
從世界與中國的對比看,在數控系統方面,中國應該很樂觀。在重大專項的支持下研發了高端數控系統,實踐了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在多種五軸數控機床上的配套產品。以科德數控為例,先后研發近10個系列,近20個規格,超過300臺的五軸機床,得到了用戶的肯定。在滾動功能部件上,國內幾個專業廠的導軌絲杠在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批量化生產的樣本經南京理工大學的實驗室檢測,和日本產品差距非常小,在實際的機床上應用也是如此。特別是最近自動化物流設備對滾動部件的需求拉動,應該使這些企業又壯大了一波。
電主軸方面,中國也應持樂觀態度,許多企業完成了電主軸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在這個部分專業的進口軸承廠家給予有力的設計支持。伴隨著3C機加工的迅速發展,也成長起像廣州昊志等幾家優秀的專業化研發生產主軸的企業。可以說,數控機床上高附加值的部件正在被中國掌握,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經濟成本在下降。
在CIMT2019展會上,僅中國多家民營機床制造企業的W4館就有20余臺五軸數控機床展出,也可以從側面說明中國機床行業的技術進步。而從展會上看國外產品,雖然DMG、PUMA、FIDIA等廠商把最新的甚至概念機都拿出來,其設計理念還沒有讓業內人士無法理解或者帶來眼前一亮的驚喜。目前,歐洲還有很多瀕危機床企業,可以供中國廠商選擇收并購。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不在中國設廠的歐洲和日本機床廠估計日子會比較難過。有觀點認為,中國機床行業人員流失嚴重。其實,在市場化中,機床行業人才資源等社會資源向發展快的企業流動是正常的,絕大多數是行業內流動,不是流失,其后面也有技術的推廣、傳播、輻射等有利效應。
總結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影響數控機床的關鍵因素是可靠性,可靠性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國機床工具企業更應該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提出更專業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機床的可靠性,即使有再多難處,都需要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深耕高端數控機床的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