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本輪疫情的兩個月困難期后,公司目前正抓緊生產,并大批量往外發貨,下半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南高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胡吉春自信地說,預計全年業績將實現同比增長。
作為全球風電齒輪傳動領域的領軍企業,南高齒在風電齒輪箱全球細分市場占有率自2013年至今已連續9年排名第一。
忍痛拒絕“超負荷”訂單,守住企業產品質量
胡吉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臺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功率×年可發電小時數=年發電量,再乘以電網收購的電價,即為一臺風力發電機組的年收入。
“在功率和電價不變的情況下,年可發電小時數直接影響到一臺風力發電機組的年收入,進而影響到整個風力發電廠的年營收。”胡吉春說,每座風力發電廠選址建設前,都會對“測風時長”進行科學而精確的測算,因此,影響年可發電小時數的關鍵因素便在于風力發電機組運行的持續穩定性。
風力發電機組制造商在采購零部件時,對穩定性和可靠性格外看重。
風電齒輪箱是風力發電機組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大部件之一,主要功用是將風輪在風力作用下產生的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并使其得到相應轉速。“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一旦設備出現批量故障,將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影響。”胡吉春告訴記者。
南高齒投資上億元購買了高精度三坐標測量機和高精度齒輪計量儀,每天每個班組生產的零部件,都會按批次選擇首件和末件必檢,中間件按頻次抽檢。
2020年,受風電補貼政策即將取消的影響,風電產業出現“搶裝潮”,南高齒接到大量訂單,訂單交付量較前一年增長三成以上。
“有很多客戶為了加訂單,甚至愿意加價。但訂單超負荷后,產品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我們因此忍痛推掉了上千臺訂單。”胡吉春說,產品質量就是企業生命線,不能為了賺現錢砸了南高齒的牌子。
看齊“高手”苦練“內功”,后起之秀迎爆發
南高齒深耕齒輪傳動領域已超過50年,各類工業齒輪傳動產品在建材、水泥、冶金等行業完全實現進口替代。2003年,國內風電產業開始起步,南高齒選擇殺入風電齒輪箱領域,用了10年時間,便從默默無聞到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并保持至今。
“秘訣在哪里?”面對詢問,胡吉春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
剛進入風電齒輪箱領域沒兩年,南高齒作為供應商,接待了全球某著名風電整機商的代表,對方在考察一番后提出:“你們先按我們的質量管理體系去做,但不保證訂單一定會給你們。”
“當時我們的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但與國外一流企業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胡吉春說,南高齒要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就必須向國外一流企業看齊。
2006年,南高齒與該公司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研發設計風電主齒輪箱,該模式成為當時國內風機零部件制造行業的首創。該公司派來專業團隊,南高齒按照其標準重塑質量管控體系、技術開發體系等,苦練“內功”。
直到2008年,南高齒憑高質量產品贏得了該公司的一筆小批量訂單,這也是國內企業研制的風電齒輪箱首次出口到國外。
截至目前,南高齒風電產品國內市場份額近六成,全球市場份額超三成,已累計為客戶提供超過90000臺風電主齒輪箱。
用創新迎接新挑戰,進軍工業機器人領域
作為風機產業鏈上的一環,齒輪箱占風機成本15%左右,近年來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一方面客戶不斷提出降價要求。面對挑戰,創新成為南高齒在“風電平價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舉措。
以往,客戶需要的風電齒輪箱以小兆瓦為主,現在大兆瓦齒輪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功率越大產品重量也就越大,動輒數十噸,而南高齒13.6兆瓦的風電齒輪箱甚至已達百噸重。”胡吉春說,這樣的“龐然大物”在百米以上的高空持續運轉,安全運行周期要達到20年以上,需要設計、研發、生產各個環節攻克關鍵技術。
據了解,南高齒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機械工業風電齒輪傳動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擁有涵蓋1.5兆瓦至13.6兆瓦全系列風電齒輪傳動產品族,獲得國家專利授權332項,其中發明專利16項。
“風場大多位于人跡罕至的偏僻地區,齒輪箱一旦出現故障,維修成本很高。”胡吉春介紹,南高齒打造了在線監測與健康管理系統,可遠程準確評估齒輪箱運行狀態以及健康狀況。
胡吉春透露,公司已投資1.9億元新建廠房和設備,開展工業機器人關節高精密減速器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已開發出12款符合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并成功獲得訂單,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