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片無法實現本地配套,運輸成本高制約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重集團”)新能源發展中心總經理宇小璞說。
近期,作為山西風電裝備產業鏈鏈主,太重集團對接江蘇九鼎集團,力求補上產業鏈關鍵一環。葉片制造落地山西,可以使整機成本下降2%左右。如今,整機制造的本地配套率已經從不足20%提高到45%以上。
去年以來,山西以推行鏈長制為抓手,以做強鏈主企業為依托,著力推進一批重點產業鏈發展。山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提出,要突出做強龍頭、延鏈強鏈,加快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2年,山西十大重點產業鏈營業收入3885億元,同比增長16.1%;今年1—4月,累計營收1588.2億元。
精準補鏈
引進龍頭企業,強化本地合作
作為省內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太重集團2011年便布局風電裝備制造生產。“然而,技術發展滯后、迭代速度緩慢一直掣肘發展。”太重集團戰略投資部部長助理劉彥明說。
企業痛點,就是建設重點。山西省能源局出臺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建設計劃。依據政策,太重集團獲得10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資源,為補鏈招商提供有力支持。“借助資源和齒輪箱先進制造優勢,我們與上海電氣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引進項目,大大提升整機制造能力、降低成本。”劉彥明說。
在太重集團,劉彥明向記者展示了兩幅風電裝備產業鏈整機配套魚骨圖。兩幅圖都涵蓋從齒輪箱、塔筒、葉片到變頻器、發電機、控制系統等風電裝備產業鏈各個環節。“兩幅圖環節一樣,但是標注顏色和每個環節的企業數量不一樣,這是一年來補鏈強鏈的結果。”劉彥明說,“紅色標注,是未來要努力引進的龍頭企業,也是補鏈方向。”
如今,風電裝備產業鏈上,太重集團自制環節的占比比一年前增加21%。建鏈初期,與太重集團鏈上合作的單位只有12家,如今達66家。“到2025年,全省風電裝備產業鏈規模總產值超1000億元;產業鏈自主可控,風電裝備本土配套率和鏈上企業配套率均由20%提升到80%。”山西省能源局負責人表示。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