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筆虧損訂單打開創業大門
營收過億的王建始終念念不忘一筆6萬訂單。
下單時間是14年前,彼時,西格傳動剛剛成立。客戶需求是按照樣品生產一批醫療微型齒輪,量不大,才1000套。擱現在,一個月就能出貨。但對于嬰兒期的西格,難于上青天。難在哪?在內,西格除了兩臺設備,沒有像樣的生產線,也沒有成熟的技術工。在外,樣品來自于國外,國內市場沒有類似產品,自然找不到企業可供參考學習。可喜的是,王建帶著團隊順利交貨了,心酸的是,這筆訂單嚴重虧損。“團隊用了一個笨辦法,照著樣品復刻,成功率極低,100個里只有兩三個拿得出手。”王建說,記不清復刻了多少個100,湊夠1000個時材料費已經花掉六七萬,而常規生產只需5000元材料。交付過程漫長,整整耗時一年。“這一年里,反復摸索、打磨、試錯、返工。雖然產品不合格率超過90%,但我們找到了行星齒輪箱的技術要點,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后來系列產品打下基礎。”時至今日,王建十分感激第一個客戶給予的機會、信任和耐心的等待。倆人合作關系也一直延續到今天,當然這是后話了。“從利潤角度,這筆交易嚴重虧損。從創業角度,看似微不足道的訂單為我打開傳動大門,值!”王建說。

回憶創業初期的艱辛,王建還提到了另一件往事。“曾經遇到一個航空航天項目,客戶希望我們能提供與國外頂級品牌相媲美的產品。當時,產品參數我們是望塵莫及的,技術和生產能力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因此不得不放棄。”這一事件深深觸動了王建,他決心提升產品質量,以滿足更高標準需求。
于千萬個非標中提煉標品
如今,西格產品有兩大類:標品系列和定制系列。其中,標品系列細分為微型行星齒輪箱、擺線針輪減速箱、并推出了全新扁平化關節電機品牌,西格•馬及西格•虎。
眾所周知,電機和齒輪的加工過程和要求十分繁瑣,這些產品的制造過程復雜且要求嚴格,每一款都需要根據其獨特要求進行精細加工和調試,通常難以形成標品。然而,西格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西格一直專注于非標定制服務,即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和生產。在這個過程中,客戶的需求千差萬別,西格都是竭盡全力滿足。盡管如此,仍有一些需求難以完全滿足。未滿足的需求隨著時間積累,促使西格不斷反思和改進。
“可不可以生產標準化產品滿足不同需求?”王建坦言,差不多做了十年定制才有信心做標品。十年間,西格做了千千萬萬個非標,這背后是千千萬萬個需求,它們積聚成沙,匯聚成一個綜合數據庫。依賴數據庫洞察了產品發展脈絡,提煉出標準化產品,西格實現了從定制到標準化的跨越。

(位于東莞粵海智造中心西格傳動生產線)同時,西格也在默默探索如何創造市場上還沒有的產品形態。王建發現,隨著社會技術發展,尤其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很多行業對傳動這個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傳動空間更小、更輕、噪音更低、扭矩密度更大等等。隨著這幾年人形機器人的火爆,人形機器人的關節減速電機成為熱點,但是常規的行星齒輪箱及諧波齒輪箱各有優劣勢,不能滿足所有的要求。為此,研發團隊覺得要解決市場的痛點,一定還有一些新的技術路線可以去套索,于是嘗試將傳統的大型重載型的擺線針輪微小型化,以滿足特定的市場需求。在微型擺線針輪的研發和探索中,擺線針輪滿足了小空間、大扭矩、扁平化、輕量化、高精度、抗沖擊等機器人關節的特殊要求,從而也打開了機器人行業結構工程師的第三種選擇。根據市場反饋,在人形機器人的擺線針輪關節的研發中,不斷挑戰行業特殊要求,比如反驅透明度,中空過線形態,也將逐一突破。在探索的過程中,西格研發團隊還發現了微型擺線傳動許多潛在的可能性,它們可以應用于傳統和未來多種產品的設計形態中,并且有可能融入更多創新元素。“因此,我們將傳動新技術從人形機器人領域擴展到了智能駕駛、輕便車輪轂、人體外骨骼、Ebike中置電機、靈巧手、醫療機器人、以及高空作業方案等多個領域。我們意識到,微型擺線傳動的市場潛力巨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找到了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從無人區到國際舞臺
靠的是勇于創新的堅定信念
“我經常覺得自己走在一個無人區里,沒有借鑒,沒有參考,一切靠自己摸索。”王建這樣形容自己的創業之路。
當沒有前人的足跡可循,王建把創新當作唯一燈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制造業距離國際一流水平有著幾十年的差距,要想追趕并超越,創新尤為重要。只有創新才能用更快節奏、更高效率、更短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發展歷程。”
翻開西格發展史冊,"勇于創新"貫穿其中:2011年,獨立生產牙科行星齒輪箱;2012年研發出第一代的掃地機機器人邊刷和邊輪;2013年,研發出國內第一套電動樹枝剪刀齒輪箱;2014年,研發出汽車尾門自動升降系統行星齒輪箱模組;2016年,全球第一代智能家用拖地機滾筒滾刷齒輪箱量產;2018年研發出全球無人機頭部巨頭的農業植保無人機齒輪箱模組,正式進入該企業供應商體系開始了各種系列齒輪箱模組的研發;2021年獨立研發設計擺線針輪關節減速電機、外骨骼齒輪箱;2022年研發出國內外最小的擺線針齒輪箱,2023年在德國展會上被MAXON的技術總監高度認可。

(西格•虎和西格•馬)
眼下,他又不計成本投下數千萬元,用作人形機器人關節減速電機的科研經費。“要想緊跟時代,必須站在行業第一線,和行業肩并肩,才能在機遇來臨時緊緊抓住紅利。”王建說。
創新讓西格做到了彎道超車。今年,西格的標品西格•馬和西格•虎不僅國內銷售火爆,在海外市場也逐漸被認可,同時非標定制的訂單也持續不斷,不僅成為國內某些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還贏得了眾多海外客戶的青睞,昂首闊步地走向了國際舞臺。“今年上半年營收已超過去年全年,其中海外從2022年開始布局,今年實現從零到上千萬突破。”
王建自豪地提到,他們的某些高技術的產品已經能夠輕松地替代國外品牌,不僅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而且在技術指標上也不遜色。這種國產化的成就讓他感到非常驕傲。“當年面對國外技術壟斷時,內心很受觸動,這激發了我要打破壟斷的決心。作為中國企業家,不僅僅要追求公司的盈利和成長,還要讓自己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與最優秀的國外企業競爭。”于是,在追趕超越的路上,王建再次把對標的目光投向國際頂級品牌-MAXON,一家瑞士微型減速電機及驅動系統制造商。

(王建在MAXON門前合影留念)
“前不久去德國參加會展,從意大利拜訪客戶回程,還繞了幾十公里到MAXON公司門口,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和它來了張合影,并對身邊人說,總有一天西格產品可以超過它。”王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