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至13日,2012"電動汽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京舉辦。來自國家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環保部、國家標準委、日本經濟產業省、德國大使館、德國日本長崎縣、北威州、“十城千輛”示范城市等中外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代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科院大化所、18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美國阿崗實驗室、弗朗霍夫研究院、TUV、NEDO、UL等中外研究機構,上汽、北汽、長安、奇瑞、國家電網、普天新能源、上海電驅動、大眾、豐田、寶馬、日產、通用、三星、日立、英飛凌、江蘇雙登、廈門鎢業等國內外主要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的600余位代表出席論壇。論壇由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科技日報社共同主辦,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發展研究所承辦。
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論壇并做主旨報告,從政策規劃、科技支撐、示范推廣、國際合作等層面總結了中國十年電動汽車發展歷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中國電動汽車未來發展趨勢,并表明愿與世界各國就電動汽車發展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論壇并講話
同時,與會代表圍繞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標準體系、關鍵技術、示范推廣、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展開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并組織了電池、電機系統和關鍵材料,充換電基礎設施相關的多個圓桌論壇,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的政府及企業代表也介紹了示范推廣等方面的經驗,中外代表共同探討了電動汽車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前景,并在以下方面達成共識。
面對當前能源安全、環境保護的多重壓力,在交通領域發展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世界各國加快推進交通能源戰略轉型和應對能源、環境難題的重要舉措。為突破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瓶頸、推進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美、日、德等主要電動汽車生產國紛紛針對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制定產業激勵政策、加大研發生產投入,并制定了具體的發展規劃和目標。中國近年來也為電動汽車的研發與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技術支撐。一方面,從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發布、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啟動,到今年4月科技部發布的《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及近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發布,有利于電動汽車研發與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已經全面形成;另一方面,自2001年至“十二五”初期,國家科技計劃累計投入超過30億人民幣科研經費持續支持電動汽車科技攻關,中國電動汽車從無到有,構建了“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初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全產業鏈技術體系。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當前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任重道遠,時不我待,“十二五”下半期既是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機遇期,也是實現技術突破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的電動汽車整車、零部件產學研單位應該緊緊抓住世界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契機,充分發揮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作用,立足科技創新、加強國際合作,嘗和探索,力爭實現以純電驅動帶動汽車工業轉型的國家戰略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