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性能和精密設計著稱的寶馬摩托車承諾為用戶提供平穩駕駛體驗。然而,一家為寶馬摩托車生產齒輪的民營企業,正面臨不平穩的競爭,迫于生存壓力而探索轉型升級。
鋼材、能源、勞動力,三樣成本的上升,正在使重慶公司“秋田齒輪”的轉速漸漸放緩。作為亞洲最大的齒輪生產基地,這家民營企業2010年經歷了利潤的嚴重下滑。
“惠普、富士康等企業入駐重慶,大幅提升了員工對薪酬增加的普遍心理預期。由此帶來的用工荒給秋田齒輪的發展踩了腳剎車。”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賀永林對記者說。
在賀永林看來,作為利潤微薄的零部件加工型企業,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來謀求生存;否則,沒有其他出路。
創建于1993年的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為下游摩托車、汽車、工程車企業生產配套齒輪。2010年公司產值7億多元人民幣,4個重慶工廠共有員工4000多人。
“2011年公司必須進行產品升級。作為零部件加工生產企業,我們兩頭受擠。下游摩托車降價,壓著配件企業降價;上游能源、鋼材、人力成本上漲。”賀永林說。
為此,“秋田齒輪”開發出效率更高的生產線,每條新生產線所需的操作工也由4人減少為2人。
“和許多中國企業一樣,秋田齒輪同樣需要適應全球經濟復蘇期海外訂單的減少。而中國的經濟發展目標讓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顯得緊迫,并且勢在必行。”亞洲發展銀行經濟學家莊健說。
莊健指出,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需要通過縮小城鄉、地區、不同社會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來刺激內需市場。
面對上述諸多挑戰,中國政府正在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這催生了中國西部新的經濟增長極——“成渝經濟區”,優先發展生態環保的綠色產業、引領未來的高新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
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2010年10月發布的“未來10年發展最快的城市”排行榜中,中國的成都、重慶位列入選19個城市的前兩位。
“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以及大膽的城市多元化戰略給予內陸城市豐富的土壤,商業發展前景可觀,像成都和重慶這樣的內陸城市已有能力承載沿海大都市如上海、香港和深圳的企業轉移。”《福布斯》網上報道說。
作為重慶傳統產業,秋田齒輪及其他摩托車、機械制造、化學制品等領域的企業都在探索產業升級,生產高端、高質量產品。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表示,未來重慶將建成全球最大、目標年產8000萬臺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數據處理中心。
與此同時,重慶也致力于社會發展的轉型,提高生活水平、縮減收入差距。
“重慶市政府在未來兩年半計劃投入3000億元人民幣,用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黃奇帆說。
面對令普通民眾倍感壓力的高企房價,重慶市將利用3年時間建設4000萬平米公租房,為200萬中低收入群體解決住房問題。這意味著重慶市中心城區1/3的人口將入住公租房,房租僅為市場價格的40%。
“重慶決心優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這將有助于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說。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正在向世界500強企業敞開大門。
“園區歡迎高科技企業、現代服務業、環保產業入駐,也會讓高耗能企業、污染企業吃閉門羹。”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說。
此外,成都高新區在政策上扶持創業企業。“園區內1500家創業企業享受入駐前6個月免房租、免電費政策以及優惠貸款。”湯繼強說。
2011年,成都高新區產值目標將劍指3000億元人民幣,園區計劃實現GDP增幅25%,這將占據2011年成都市GDP年目標總量的30%。
在湯繼強看來“只有發展才能彌合區域差異”。“成都應全力以赴加速經濟增長,追趕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步伐。”他說。
經濟結構調整方案已被寫入“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正在提請5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這將預示著未來5年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大方向。
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表示,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充滿信心。
然而,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中國需要開放服務業、讓更多的農民進城,以產生新的需求;發展高等教育,以滿足高附加值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韓偉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