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采埃孚宣布,預計將在2028年底前,將其德國員工人數(shù)從目前的5.4萬人,逐步削減1.1萬~1.4萬人。另外,采埃孚計劃在德國進行必要的工廠整合,根據(jù)預期的持續(xù)疲軟的市場需求調整產(chǎn)能。同時,由于競爭激烈、成本壓力及電動汽車需求疲軟,此次調整的重點之一是采埃孚的電驅傳動技術事業(yè)部。

一、大幅精簡人員及架構
事實上,采埃孚裁員的消息最初是在今年1月公布的,當時的官方消息是,到2030年,采埃孚將分兩批裁員1.2萬人。不過,也有一些員工代表稱,公司管理層告訴自己,公司理論上最多可能裁掉1.8萬人。
而今,裁員規(guī)模正式敲定了下來,為1.1萬~1.4萬人,且是在2028年底前,較原計劃有所提前。目前,采埃孚在全球擁有約16.87萬名員工,其中德國員工共計5.4萬人。這意味著,將有約1/4的德國員工不得不離開采埃孚,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此次大規(guī)模裁員,伴隨著采埃孚德國板塊的業(yè)務調整和架構重組。采埃孚指出,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對商用車技術、底盤解決方案、工業(yè)技術和售后市場部門的投資。
同時,采埃孚計劃在德國進行必要的工廠整合,部分工廠可能會關閉,產(chǎn)能方面也會進行調整。“正如采埃孚一再指出的那樣,如果事實證明無法為個別基地找到長期前景,或者無法永久提高競爭力,那么重組或關閉也是一種選擇。”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負責生產(chǎn)的采埃孚董事彼得·萊爾指出:“我們希望整合德國的基地,并將它們合并成幾個基地網(wǎng)絡。我們的目標是,一方面建立一個高效的生產(chǎn)網(wǎng)絡,另一方面建立一個高效的研發(fā)組織。”近年來,由于一系列重大收購,例如2015年收購天合,2020年收購威伯科等,采埃孚在德國的基地規(guī)模逐漸擴大,公司有意對小規(guī)模的基地分階段進行精簡與合并,組合成幾個較大的基地。

架構精簡的背后自然伴隨著人員的減少。采埃孚表示,人員削減將盡可能以對社會負責的方式進行,例如提前退休、支付遣散費等,而員工精簡之后,更高程度的自動化、數(shù)字化有助于提高其競爭力。這一做法也并非行業(yè)內的個例,從去年至今,博世、大陸集團、佛瑞亞、法雷奧、奧托立夫等零部件廠商也宣布了各自的裁員計劃,且力度頗大。
當然,采埃孚此次大幅調整的背后,一方面是行業(yè)轉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背負著較大的債務壓力。近年來,采埃孚一直在努力償還為收購天合及威伯科而借入的資金。在過去的2023年,采埃孚償還了約20億歐元的債務,凈債務減少4億歐元,降至100億歐元以下。正是考慮到面向電動化轉型的財務壓力及百億歐元債務,采埃孚計劃在2025年底前將成本支出減少總計60億歐元。
二、電動動力總成產(chǎn)能過剩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市場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給包括采埃孚在內的零部件廠商帶來了較大壓力。采埃孚希望通過調整架構,提高其競爭力,并應對移動出行領域的變化,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
采埃孚此次戰(zhàn)略調整的重點之一就是其電驅傳動技術事業(yè)部,該事業(yè)部于2021年1月成立,英文名為Electrified Powertrain Technology Division,由原乘用車傳動技術事業(yè)部和電驅動技術事業(yè)部合并而來。作為采埃孚“下一代出行”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事業(yè)部是采埃孚轉型最核心的驅動力之一。
不過,采埃孚方面指出,乘用車動力總成市場競爭激烈,面臨著較大的成本壓力,電動汽車利潤率仍然普遍較低,而行業(yè)向電動汽車的轉變也將導致用于傳統(tǒng)車和混合動力車的變速器數(shù)量下降,再加上目前電動汽車需求明顯疲軟,這導致該公司投入巨資建立的電動動力總成生產(chǎn)線產(chǎn)能過剩。

考慮到這些因素,采埃孚將重點審查和改進電驅傳動技術事業(yè)部的工作流程和架構。采埃孚CEO柯皓哲(Holger Klein)一方面強調:“不管目前的市場狀況如何,有一件事是明確的,未來屬于電動汽車。我們在這里進行了積極的投資,并將繼續(xù)在這一領域進行大量投資。”另一方面,柯皓哲也指出,市場前景的變化和電動動力總成技術的激烈競爭也需要開放的合作態(tài)度和強有力的伙伴關系。“除了我們自己的承諾,即在電動汽車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我們還需要研究這些選項。”他說。
很顯然,采埃孚希望在電動化領域尋求更多訂單。不過,在電動汽車市場需求放緩,主機廠紛紛下調電動汽車產(chǎn)量的情況下,這顯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歐洲尤其是補貼提前取消的德國,電動汽車市場表現(xiàn)并不樂觀。今年上半年,德國乘用車市場實現(xiàn)了5.4%的增長,達到147萬輛,但其中,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滑9%,為27.37萬輛,市占率也由去年同期的近25%下滑至18.6%。
盡管如此,正如柯皓哲指出的那樣,謀求轉型的傳統(tǒng)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并沒有放棄在電動化領域的投資,這是其未來保持持續(xù)增長的關鍵。以采埃孚為例,在今年3月的財報會議上,采埃孚提出到 2025 年底減少60億歐元成本的同時,也宣布到 2026 年底在全球范圍內投資近180 億歐元,其中約106億歐元將用于研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