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該公司主要產品產量急速攀升,變速箱總成裝配完成8000套,比10月增長了47%;發動機齒輪完成13萬件,比10月增長了87%。
細分市場,持續創新,致力超越引領的產品結構調整為企業“調”來了發展機遇
“機遇是留給有準備者的”。從最初的小型機械廠、頗具規模的專業農機齒輪生產廠,到“進軍汽車產業”研發生產汽車變速箱,形成覆蓋企業生產、銷售、供應等全領域的自主創新體系。多少年來,“大齒”超前研發市場、持續創新驅動、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的初心始終沒變。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近年來,“大齒”不斷細分市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向“適銷對路”“中高端產品”拓展。該公司以“新型化、系列化、輕量化”為新品開發的主線,投入大量資金,投入精兵強將,全力研發節能環保、駕駛舒適、操縱性好的汽車變速箱,將鑄鐵殼改進為鋁殼變速箱,實現節能環保;采用全同步器,實現傳動平穩;采用細高齒,實現噪音降低強度提高……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運用,使“大齒”的變速箱完全可以滿足輕型車、中型車、重型車、公路用車、工程用車以及客車等各種車輛的使用要求,從5擋到16擋的不同擋位,可匹配60到450馬力的全部商用車。
據了解,“大齒”2013年-2015年用于技改的投入達到1.4億元,其自主研發的多款變速箱在中國汽車自主創新成果評選中榮獲“原始創新獎”。用“大齒”董事長武正河的話說,產品結構調整為企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必然牢牢把握、持續發力。
“蘿卜快了更要洗泥”,實施精品戰略,推行質量紅線,市場熱銷下質量第一“雷打不動”
10月、11月、12月,訂單逐月上漲,為保證按時交付,“大齒”各部門原本每月制定的工作計劃“被迫”改為每天。用箱體加工部中殼體團隊責任工程師王祝山的話說,為了提高產量,他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打破常規,挑戰“不可能”,就連每天的傾倒廢鐵屑都有規定時間,以確保最高效率。但是,這一切的基礎和前提是過硬的質量支撐。
“蘿卜快了更要洗泥”,“大齒”在全公司推行“以業績導向評價工作實效,以問題導向深化工作質量”的理念,推行質量紅線原則,對觸碰紅線的行為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內部質量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和績效掛鉤,確保質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創新質量管理,把習慣的事后檢驗控制轉變為過程工序控制;建立健全質量信息反饋制度和問題處置制度,確保質量的可追溯性。面對熱銷市場,“大齒”實施精品戰略的意識更為強烈、措施更為嚴密,質量第一的宗旨“雷打不動”。
市場持續發酵,生產繼續上量,發動機齒輪和裝配變速箱總成日產量最高紀錄不斷刷新。但上量不忘質量,自檢、巡檢、專檢、成品檢驗,在“大齒”,每一道工序在移交下一道工序時都要進行檢驗,不合格拒收。走進發動機齒輪加工部,在易發生問題的設備旁懸掛的紅線警示卡格外醒目,為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員工繃緊質量這根弦。曼發動機齒輪精度要求高,外觀不允許有任何磕碰,齒輪加工部就在清洗包裝線現場安裝了6個接近日光的白熾燈,員工在燈下目不轉睛盯著,每天下班時都是兩眼酸脹,近幾個月來,曼發動機齒輪外觀質量“零”反饋。
古人云“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大齒”把注重人員優化提效,努力把不同崗位、不同能力、不同追求的員工“粘合”,發揮最大效力
通過競聘,企業二級技術專家王祝山成了箱體加工部的責任工程師,工作責任大了,工作時間長了,但一年多的實踐,對王祝山來說,當初面臨的挑戰和忐忑的心理已然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對工作強烈的熱情,“接地氣”的磨合更使他的技術優勢得以充沛發揮。以前是有問題“被動”接受,現在是“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項項技術攻關,一個個工藝改進,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王祝山的收入也比由原來的不到6000元提高到近9000元。“大齒”從去年初,開始實施責任工程師制度,將原來10個加工部101個班組整合為41個現場責任師團隊,技術優勢和一線生產管理無縫銜接有效融合,這也是“大齒”能在訂單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確保質量、確保交付的一個重要因素。
開展責任工程師團隊能力整體培訓,把責任工程師的優勢和技能傳遞到全員;開展主管級人員和管理人員計算機技能普及培訓,提升計算機應用水平;組織普通員工素質拓展培訓,開展技能大賽。多元化的培訓,提升了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協作意識,員工們至少都具備兩個工種的能力,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
進入四季度后,“上量”壓力日增。原來的兩班倒變成了三班倒,延班生產、人停機不停,一線員工苦、累是必然的,但大家的精氣神卻不由自主地高度集中,用員工李勇的話說,企業好了,員工才會好,決不能因為自己“掉鏈子”,影響生產。每天早出晚歸不能照顧家里也是實情,所以痛并快樂著。曼發動機齒輪需求持續增量,發動機齒輪加工部責任工程師趙建紅說,他們的生產能力從每日的100套、150套到200套,現正在挑戰230套,力爭達到260套。車工杜丙存的兒子在學校胳膊肌肉拉傷,他只在電話里安慰了一下兒子就又回到崗位繼續工作。諸如此類的實例數不勝數,杜丙存說,干的活兒多,掙的錢就多,加班都是自愿。據了解,近幾個月員工的收入平均上漲30%以上。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對于員工無怨無悔的付出,他們一方面最大限度增加員工收入,一方面在每年生產淡季和休高溫假時,延長員工休息時間,以確保全年的假期到位。
進入冬季的大同,盡管暖陽高照,空氣中依然充斥著刺骨的寒意,然而,走進“大齒”生產現場,一股股“熱氣”撲面而來,員工們個個精神抖擻,在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為公司創造出一個個“不可能”,為企業美好的明天全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