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按照重慶市委統一部署,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赴巴南區、南岸區調研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了解各項目和企業在生產、用工、科技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情況。重慶機床集團就是調研企業之一。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市區兩級領導就來調研,體現了對制造業的重視和企業的關懷,這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信心。”重慶機床集團董事長劉德永接受上游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機床是一切工業制造的基礎,有“工業母機”之稱,對制造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齒輪機床行業排頭兵企業,重慶機床集團將繼續著力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為重慶乃至全國的制造業發展作出貢獻。
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走進重慶機床集團的裝配車間,一臺臺嶄新的機床映入眼簾。
“這臺設備可不簡單,這是國內首臺大規格高精度蝸輪母機。榮獲了2020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機床集團工作人員指著門口最顯眼的一臺設備介紹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設施設備都會用到蝸輪。但對于高精度蝸輪加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存在極大的技術難題。為此,重慶機床集團牽頭組成的“高精度蝸輪加工關鍵技術及其專用裝備”項目攻關組,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支持下,聯合重慶大學等單位最終研發成功國內首臺具有在機檢測功能的高精度數控蝸輪母機,解決了國外對我國高精度蝸輪制造技術的“卡脖子”難題。
高精度蝸輪母機,僅是機床集團近年來加大產品創新的一個縮影。
“重慶機床集團長期致力于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歐洲機床研發中心等,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劉德永介紹,為保障技術和產品創新,機床集團的年度R&D經費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已經達到7%以上,企業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200余項;累計獲得授權國家專利500余項,牽頭制修訂齒輪機床國家標準50余項。目前已有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
“十四五”期間綠色裝備要占三分之一以上

劉德永坦言,近兩年,制造業面臨著疫情影響、供應鏈瓶頸等難題,但是機床集團堅持創新引領,將綠色、環保、智能化工廠及產品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主線,在去年,集團核心產業的訂單仍然實現了60%以上的增長,銷售收入增長了30%以上。
“調研中,張軒主任希望企業在新起點上展現新作為,以實干者的姿態展現新擔當,堅定信心、開拓創新,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把企業做優、做大、做強。她表示,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幫助企業解憂紓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劉德永說,面向未來,重慶機床集團將秉承“裝備中國,服務世界”的企業使命,“建百年企業,創世界一流”的企業愿景,致力于打造國內高端智能裝備領先企業,全面推進產品及制造智能化,建成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以及深入開展制造工藝技術研究,繼續鞏固和保持國內制齒裝備第一品牌,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領先;大力發展高端制齒裝備、高端復合機床、綠色裝備、智能制造及工業服務、精密加工制造等五大業務板塊,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懈努力。
劉德永舉例,以發展綠色裝備為例,目前企業正在加大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領域的設備研發生產,“十四五”期間,該板塊的裝備要占到總量1/3以上。機床板塊將緊隨產業發展趨勢進行調整,例如加大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加工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