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表示,人才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根本,此次《意見》將以鍛造重點人才隊伍為主攻方向,以實施重大人才項目計劃為抓手,全方位培養、引進和用好人才,支撐和引領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意見》提出實施“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選拔和支持一批高水平管理、技術、技能人才,著力解決企業留才難、引才難和育才能力不強的問題。
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
在加強重點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意見》提出建設戰略科學家梯隊,支持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成長,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備力量。《意見》表示,要建立健全以信任為基礎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機制,在重大項目資源分配等方面予以傾斜性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意見》還強調要壯大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如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組織實施“卓越工程師薪火計劃”,面向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
此外,《意見》表示,要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該項工程提出,實施優秀企業家培訓計劃,聚焦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面向產業鏈“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分主題、分批次組織開展優秀企業家培訓工作,支持引導企業家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積極投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針對制造業的人才需求,《意見》提出實施“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選拔和支持一批高水平管理、技術、技能人才,著力解決企業留才難、引才難和育才能力不強的問題,提高制造業企業人才集聚能力。
突出企業承載人才主體地位
創新人才集聚需要平臺,《意見》表示,要以產業集聚區、企業、部屬高校、共性技術平臺、項目等為抓手,打造一批行業特色鮮明、集聚創新人才的載體平臺。
其中,《意見》提到,應進一步突出企業承載科技創新人才主體地位,推動應用研究,技術開發項目和人才項目更多由企業承擔。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各方面協同配合的創新聯合體,組織創新團隊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產學研協同攻關。面向優質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支持建設一批產業人才基地,培養集聚更多高素質人才。鼓勵企業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用于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訓。
此外,《意見》從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改進人才使用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流動機制四個方面提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例如,在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方面,要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加快推進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建設;突出“高精尖缺”,優化相關人才項目評審標準;落實和深化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支持用人單位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針對一些“哄搶”人才現象,《意見》提到優化人才流動機制,對接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支持重點人才計劃向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傾斜,引導激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引導人才計劃入選者合理有序流動,避免比拼待遇“哄搶”人才等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