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群建公司為“天宮”“神八”成功對接提供精品部件
11月17日晚,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喜訊傳來,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空間對接機構主要傳動部套提供150多種齒輪的貴州群建公司職工,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奔走相告,為祖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他們為“天宮”“神八”的兩次成功交會對接奮戰了整整3600個日日夜夜!
群建公司充滿創新和活力的研發團隊
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地處歷史名城遵義,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0六一基地下屬軍民融合型骨干企業,是西南片區專業高精度齒輪傳動部件及精密機械的開發與制造單位。公司參與空間對接機構齒輪傳動每組四個部套的研發攻關,每個部套含有126個齒輪零件的協作配套任務。
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對接機構中齒輪是最關鍵、重要的零件,齒輪的加工精度、裝配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對接機構的工作性能。此前,國際上能夠設計和制造太空對接機構的國家只有俄羅斯。太空對接技術在設計、制造、工藝、材料、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較大難度,是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考驗。可以說對接機構系列齒輪的開發代表了國家齒輪的較高設計、制造工藝水平。
不畏艱辛層層攻關
2002年,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接到相關任務,參與合作開發和研制空間對接機構齒輪高科技航天產品。在近10年時間里,相繼完成了原理樣機、模樣階段、方案樣機和正樣的研制和生產,解決了研制中的許多前沿性和關鍵性的技術難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介紹,空間對接機構所起的作用是完成兩個重達8噸多的飛行器從捕獲、緩沖、拉回、鎖緊的過程。而公司協作配套的部套,則是完成在微電機驅動下,實現運動的精密傳遞,確保準確傳動,主要是由齒輪傳動。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O六一基地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周登梧說,“這個部件,是‘太空之吻’的‘嘴唇’敏感器官,在上演‘天’‘神’熱吻的瞬間實現唇齒相依,緊緊咬合,然后依依不舍中緩緩分開,將浪漫神話重復上演……”
空間對接機構產品結構形狀較復雜,產品材料使用的是航天特制金屬材料,公司從來沒有加工過此類特種材料,沒有什么加工經驗可談。一般齒輪加工對齒形、齒面不論從齒輪測量精度上還是從嚙合面的強度上要求非常高,用于航空飛行器空間對接機構的齒輪要求更高。公司攻關組技術人員與技術工人不斷模索、不斷切磋、不斷修改、不斷完善,通過對不同階段的測試及地面模擬測試,向設計方提供很多改進的建議,采納后在設計圖上進行不斷的改進。
群建工人細致檢查每一個部件的質量
“我們在思想上要求職工有崇高的使命感和集體榮譽感;在產品質量上,對每一件產品采取三檢制:自檢、互檢、專檢,確保產品質量。在管理上,統籌規劃、協調安排,力保生產進度,做到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同時縮短生產周期。”群建公司空間對接機構配套生產車間主任羅世華說,“車間共41人,為完成任務,大多數職工主動加班,為搶生產任務周六、周日仍戰斗在生產一線。遇到技術難題出主意、想辦法與技術人員共同探討、摸索攻克難關。”
為攻克某材料齒輪熱處理后,齒輪表面脆硬崩點的技術難題,技術人員與技術工人通過20多次調整熱處理工藝參數,進行56個專爐2000多件產品的試驗驗證,歷時2年半的時間,最終攻克了該產品的技術難關。
為解決某項產品硬度嚴格控制在設計所要求的范圍內,他們通過40余次調整加工工藝參數,136個專爐1000多件產品的試驗,歷經2年的時間,使產品硬度達到要求。
為攻克薄壁異形零件的冷、熱加工變形難題,攻關小組設計制作了專用工裝500余套,調整冷、熱加工工藝參數100多次,歷經3年時間,最終解決了薄壁異形零件的加工難題。
群建公司七車間車間主任彭再容告訴記者,為追求產品的精益求精,首先從思想上讓員工認識到任務和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不斷強調,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讓他們知道這次任務的重要性,沒有99分,只有0分和100分兩種結果。在加工產品過程中,嚴格執行工藝流程和產品的三檢制度,讓產品經過自檢、互檢、首檢后,最后全檢合格才流轉到下一工序,保證產品在每一工序都100%的合格。
彭再容還說,為了完成任務,員工們都能克服種種困難,加班加點,不計個人得失。有的員工因加班不能按時接上幼兒園的孩子,就請鄰居接孩子;有的員工生病了還堅持上班;有的員工父母年邁生病也不能陪伴在身邊……
繼往開來不斷創新
十年來,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累計進行氮化專爐123余次、進行了6種方案的工藝試驗和驗證、完成了多種零件多批次的生產。完成預先研究兩項,專利7項。先后完成了原理樣機、模樣階段、方案樣機和正樣的研制和生產,解決了研制中的許多前沿性和關鍵性的技術難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同時,經過多年的鍛煉和培養,形成了一批精干、創新能力強的設計、工藝、管理生產科研隊伍。2011年,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齒輪研發團隊獲得了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優秀發明團隊”榮譽稱號。
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研發團隊代表申曙光就是這支科研隊伍的帶頭人,十年來,他一直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對接機構系列齒輪項目行政和技術負責人,帶領群建科研隊伍勇于挑戰空間對接機構這一國際上公認的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高科技產品。該項目技術難度大,涉及到原材料、熱處理、機械加工、齒輪制造、精密測試與試驗等基礎工業領域和尖端學科,在某種程度上,直接體現出一個國家科技研究與發展的整體水平和實力。
群建團隊在完成國家載人航天空間對接機構的同時,使公司的齒輪設計制造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目前在國內小模數齒輪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目前群建公司全體員工正在繼續拼搏,繼續為“神九”“神十”等載人航天工程提供配套試驗,為中國建成載人空間站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