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李盛其對該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進行詳細闡述。他表示,扭轉高端齒輪傳動裝置及其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是我國齒輪行業 “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必須要解決行業的共性問題并攻克關鍵難題。同時,要培育行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提升行業國際競爭綜合實力,為躋身世界齒輪強國奠定基礎。
近幾年,在汽車、風電、高鐵和基礎設施等快速發展的拉動下,齒輪行業呈快速發展之勢。到2010年底,即“十一五”末我國齒輪市場總需求將超過1400億元,比2005年的683億元增長一倍多,堪稱名副其實的世界齒輪制造大國,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具備了全新產品開發能力。
但不容回避的是,目前我國齒輪行業的產品質量、產品設計、工藝開發、制造裝備和檢測試驗等綜合技術水平僅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水平,研發周期是國外同類產品的2~3倍,但使用壽命卻只是國外同類產品的30%~50%,一方面,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同質化惡性競爭;另一方面,高端產品能力不足,汽車、工程機械、高鐵、煤機和大型農機等的高端齒輪傳動裝置大量依賴進口,且進出口逆差逐年加大。
“下一個五年,制約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將增加。”李盛其分析說。受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出口匯率風險加大、發達國家消費水平下降和 “再工業化”方針以及周邊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競爭力增強等因素的影響,出口競爭將加劇。“行業在保持部分成本優勢的同時,必須靠技術進步、質量提升和產品性價比等新的優勢擴大出口。”
“十二五”期間,我國齒輪行業面臨調整振興、由大變強的歷史發展機遇,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國內深層次矛盾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行業前進步伐。但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創新發展的基本力量不可逆轉,全行業在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將以年均10%左右的增速實現穩定發展。因此,行業確立了“學習中追趕,創新中超越”的發展戰略。李盛其表示,“要開放學習,整合全球資源,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合作共贏,靠自主創新超越,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向產業價值鏈高端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