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萬億和幾千萬套住房計劃沒有推動中國的制造業更強大,而是更加虛弱。我置身于工業品行業 7 年,其痛心之處舉不勝舉。哪些房子摧毀的不單單是一片水塘、湖泊、再也回不去的鄉愁,最大的摧毀是中國的未來。
有人說 9.11 給我中國十年的發展機遇,事實上國人因為家里忙拆遷,忙于買房子,慷慨的放棄了。
所以 " 高通 " 為所欲為,幾十個億罰款眼都沒眨一下,所以至今國人沒有一款自主的打印機,你有幸看到所謂國產的打印機都是日本專利;所以,在中國汽車下線的時候,韓國還沒有汽車工廠,但現在滿大街的現代和起亞 ……

如果蘋果用低劣的攝像頭,蘋果還有價值嗎,它的品牌能堅持多久。諾基亞 " 品牌 " 從巔峰下來,才幾天。一切的實物品牌,都是建立的制造能力的基礎上,否則都是 " 謊言 "。
這是大家熟知的生活品領域,在專業的工業領域,有的是更深的沮喪。小到一個精密螺絲,一把扳手,一個軸承,一個鑷子我們都有明顯的差距。
同樣是扳手,歐洲產品 1000 元可以走進航空,汽車,高端設備的車間,而我們的扳手被拋在工地的泥濘里,找不到了,花 10 塊錢可以再買一把。
因為房子,中國的老板加足馬力的生產工業革命時代就可以生產的錘子,扳手,中國政府可勁的生產粗糙的鋼材,鋁合金,水泥,玻璃,那是 200 年前別人就擅長的事情,我們有什么可以自傲的呢。

我告訴行業里和行業外的一個事實。國內手動工具沒有一家進入汽車制造工廠的,航空航天,核能,高端設備維護更不用說了。這些行業聽說你是國內品牌,不僅另眼相看,還可能直言拒絕。
拋光打磨的耗品,高端設備用的幾乎都是進口產品。銷量最大的電動工具和手動工具都是外資的。
如果有人說,中國的低端工廠解決了就業問題,功勞很大。我堅決反對,同樣是畢業生,同樣是制造業,外資企業收入為什么就可以比國內多。

蓋房子的王健林誤國,織網的馬云也誤國。他們都是在一邊建設一邊摧毀,而且摧毀的是國家競爭力。電子商務做的大多是沒有知識積累的標準化產品,創造力都被用在了噓頭、虛假和夸張中了。
對國家而言,電子商戶和傳統的銷售,只是不同的方式了,有一群人經營轉移到另外一群人。產品的本質并沒有很大變化,反而更差了,因為評價尺度的單一——曝光率和價格。
最好的例證,2014 年互聯網火的發燙,中國的 GDP 卻下滑了。德國的電子商務很差,德國奄奄一息了嗎?馬云,你不是牛逼嗎?哪你就把中國的機械設備賣到德國去。
中國真正強大的標志,不是在全球超市的貨架上,在亞馬遜的網站上,而是在德國、在美國的車間里。
可是,國家的長子、房地產、互聯網就像三個黑洞瘋狂的吞噬著中國最多的資金,最多優秀人才,最多的政府支持。它們 " 齊心協力 " 的讓國家錯過了一個又一個走向更好的機會。
當所有人的目光有意無意的全部投向哪些掌握紙質媒體的長子們、掌握戶外媒體的房地產商們、掌握物聯網媒體的網絡大佬們身上的時候,誰來關注制造業呢?誰來拯救中國制造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