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是在26日工信部舉行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王偉說,制造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主要體現在規模優勢不斷鞏固、體系完整優勢更加凸顯、產品競爭力明顯增強。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制造業中間品貿易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0%左右。目前,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已有445家,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306家,在增強我國制造業供給能力和產業鏈韌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制造業生產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我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別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別提高30.7和25.9個百分點。
王偉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統籌好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提質增效升級,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穩投資方面,加快擴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加強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融合應用。在增動能方面,抓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在育主體方面,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在優環境方面,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各項工業穩增長政策和惠企政策,努力營造有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強度超10%
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26日表示,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
王偉是在26日工信部舉行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制造業領域創新投入增加的同時,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我們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王偉介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
他說,在推動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以需求為導向解決產業發展技術難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行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強化創新體系建設,初步構建了多層次、網絡化的制造業創新網絡;強化環境改善提升,推動降低企業負擔。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體系化提升產業鏈創新能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完善制造業創新網絡,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1至5月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2.9%
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26日表示,今年1至5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2.9%,制造業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
姚珺是在26日工信部舉行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縮減外商投資的準入限制,推動一般制造業領域全面開放,越來越多外資主動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
對于社會關注的產業鏈轉移話題,他表示,產業鏈轉移是全球化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結果。雖然一些外資企業加速多元化布局,但總體來看,外商對華投資步伐并沒有放慢。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制造業高水平開放,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他說,一是支持外資加大在華投資,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等領域,運用部省聯動服務保障機制,全力支持重點外資項目加快落地。二是鼓勵國內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做優做精一批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項目,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三是推動構建制造業合作伙伴關系,為制造業開放合作搭建交流平臺。
來源:新華社
記者:張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