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工業機器人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外資企業受疫情影響,綜合競爭力降低,國產機器人廠商迅速搶占外資原有市場。從競爭格局來看,疫情顯著加速國產替代。

1、國產機器人競爭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步入快速發展通道。根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約在839億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8.3%,連續多年穩坐世界最大機器人消費國地位。根據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有望超過20%。
特別是在緊密關聯到制造業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領域,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同比增長54.4%。自2016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工業機器人產量以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一直呈現正增長趨勢。另一方面,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5.6萬臺,同比增長48.8%。
雖然產業規模早已是世界第一,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舊處于“大而不強”的境地。這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工業化起步早且產品更為成熟,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晚于發達國家,因此國內企業較晚滲透到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這讓國外廠商依舊占據著中國工業機器人上游零部件的主要市場份額。不過,近兩年來,國內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迅速增長,技術水平開始趕超國外廠商水平。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控制系統、伺服系統,減速機三大部件,國內機器人廠家目前已經在伺服系統和機器本體上實現了自主化,在減速機的研發生產方面成長也很快,但以芯片為主的一些高端機型的控制元器件國產水平仍有待提高。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性能提升和品牌知名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選擇國產品牌。新興行業以及傳統行業數智轉型,為國產工業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

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數量在急劇增長。據天眼查數據,截至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1.4萬家。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調研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年銷量有望破萬臺。
業內人士認為,進入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有望形成新格局,最大的特征就是國產廠商從體量上進一步縮小與外資廠商的差距,在更多細分市場擁有更大的市場占有率。
2、減速器國產替代加速
據億歐智庫《2022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三大核心零部件(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統)的成本占工業機器人總體成本的 60%,其中減速器成本占比最高,達 30%,其次是伺服系統(20%)和控制器(10%)。
實際上,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需要考慮降本,而工業機器人領域成本最高的減速器,則成了攻克的關鍵。
業內人士對記者介紹,市面上加速器包括 RV 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兩款主流減速器,前者主要應用于 20KG 以上的機器人關節,后者則在 20KG 以內的機器人關節。" 比如輕負載機器人采用諧波減速器。"
上述業內人士近一步表示,諧波減速器技術壁壘高,國產替代正在加速進行。國內工業機器人用諧波減速器國產化率約 30%,2025 年國產化率有望提升至 40%。
從全球精密減速器市場來看,日系品牌哈默納科(Harmnic Drive System Inc.)和納博特斯克(Nabtesco)壟斷了近 75% 的市場份額。
在機器人用諧波減速器領域,哈默納科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 80%,在 RV 減速器領域,目前大部分市場份額仍然被納博特斯克占據,RV 減速器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中大力德 ( 002896.SZ ) 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生產的減速器與國外產品在性能上差距不大,國產替代有加速的趨勢,目前下游需求旺盛,并增加了很多新的應用場景,公司近幾年一直在擴產,并計劃將來進一步擴產。
華福證券表示,借鑒日本工業機器人崛起之路,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中國工業機器人崛起的前提。
目前來看,諧波減速器已實現技術突破,可實現進口替代,但 RV 減速器由于傳動精度、扭轉剛度、穩定性等性能問題,仍然依賴進口。
3、工業機器人市場駛入“快車道”
伴隨國產工業機器人在各方面的全面提升,其市場規模也取得了飛速成長。特別是隨著上半年來國內工業經濟的持續復蘇和新興產業所帶來的增量需求,對工業機器人迎來持續強勁需求。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制造業PMI回升至50.2%,在連續三個月收縮后重返擴張區間。從行業情況看,汽車、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4.0%,恢復快于制造業總體。
開源證券認為,工業機器人行業需求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目前制造行業整體復蘇,對機器人自動化的需求上升;二是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等高景氣度的下游行業加速擴產,對自動化生產制造依賴性增強。目前,工業機器人已成為鋰電池生產的重要工具。高性能、高速度、高穩定性的工業機器人能夠為鋰電池生產提供經濟性更強、效率更高的生產解決方案。
平安證券認為,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反復,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受到影響。隨著下半年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工業機器人有望受益于經濟企穩,業績迎來改善。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加速提升。國內機器人企業本土化供應逐漸完善,并積極調整產業鏈,及時填補新能源車、鋰電、光伏等下游擴產帶來的需求。值得關注的是,在上游零部件以及中游本體制造領域國內企業的市占率均有提升。
中信證券表示,工業機器人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其研發、制造、應用已成為衡量國家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國已出臺多項相關政策促進工業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面向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半導體等重點行業,推進焊接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操作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產品的研制及應用,工業機器人有望進入發展快車道。
4、企業紛紛入局、擴產
目前已有不少工業機器人產業公司登陸A股市場,包括機器人本體領域公司和為機器人提供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鏈公司。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整體產業火熱下,一些機器人龍頭公司也受到了機構的密切關注和頻繁調研,如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埃斯頓在近期就接受了400多家機構的調研。
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被四大家族等外資品牌占據主要市場份額。根據MIR的數據,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發那科、ABB、安川、庫卡的市場占比分別為13.0%、12.3%、8.8%、7.4%。
此外,愛普生、雅馬哈、川崎、不二越、三菱等日系品牌位居前列,市占率前十名的供應商中有七名是日系廠商。
國產頭部廠商起到帶頭作用,國內機器人廠商出貨量排名中,市占率最高的是埃斯頓,匯川技術和新時達也排名靠前。
控制器與本體一樣,一般由機器人廠家自主設計研發。目前國外主流機器人廠商的控制器均為在通用的多軸運動控制器平臺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各品牌機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統與之匹配,國內企業控制器尚未形成市場競爭力,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涌現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比如深圳固高、上海新時達等。
從工業機器人下游應用領域來看,鋰電、倉儲、醫療、半導體等先進制造下游成為機器人行業新的沃土,2021年出貨量增速均超過70%。
中長期來看,疫情有望加速“機器換人”,多元化需求將推動機器人行業快速增長。
文章來源:覽富財經網,樂晴智庫,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