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制造處于關鍵迭代期
我國工業制造經歷了“工業 1.0—機械制造”、“工業 2.0—流水線、批量生產,標準化”、“工業3.0—高度自動化,無人/少人化生產”和“、工業4.0—網絡化生產,虛實融合”等階段。最近三年我國部分產業從“工業 2.0”基本完成向“工業 3.0”的轉變,但是與“工業 4.0”仍有較大距離。
“工業 4.0”核心是聯接,要把機器設備、生產流水線、加工廠、經銷商、企業產品和顧客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工業 4.0 提出的智能制造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制造,通過智能制造軟件信息系統,經過自動檢測、信息處理、分析判斷、操縱控制,實現重復性的復現和執行預期的目標的過程,最終實現完全自動化。
(2)下游不同行業智能制造水平差異較大
智能制造裝備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體現了不同行業智能制造水平的差異。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電子行業、五金機械行業、化工橡膠塑料行業、食品行業及其他行業。其中,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采購量持續最大,且持續增長,智能制造水平較高。電子行業的工業機器人采購量僅次于汽車行業,存在一定波動。五金機械、化工等其他行業對工業機器人采購量較小,智能制造水平較低。
(3)關鍵技術裝備、軟件取得一定突破
在技術裝備方面,我國在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五類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進展。在關鍵技術方面,我國在先進感知與測量、高精度運動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與仿真、工業互聯網安全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取得一定突破。在核心支撐軟件方面,我國裝備企業已經布局和積累一批核心知識產權,例如工藝仿真軟件、工業控制軟件、業務管理軟件,為實現制造裝備和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提供技術支撐。
2、智能裝備制造行業的技術特點
(1)非標化
與普通標準設備不同,智能自動化裝備的研制多為非標準化作業行為,主要根據下游客戶生產工藝需要來決定。從銷售人員拿到訂單到技術人員根據訂單進行方案設計,再到加工制造、系統集成、安裝調試,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項目都會有其特殊性,若干工藝細節的改變可能需要對整個產品重新設計,同時對集成過程中涉及的高精密工藝裝備和零部件的選擇、工藝模式等均需做出相應的調整。如何在此過程中保證設備的穩定性并達到客戶要求的精密度是客戶選擇供應商的重要考量因素。
(2)柔性化
柔性化制造技術是相對于傳統生產方式而言的;下游汽車、機械、電子、倉儲物流等領域由傳統的單品大批量生產方式向多品小批量的生產方式過度,以生產者為主導的生產方式逐步向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生產方式轉變;企業通過創造柔性優勢,既可以滿足客戶的多種需求,也可以在與客戶的接觸中契入個性化價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客戶粘性。
(3)智能化
智能化是工業自動化階段主要發展特點,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其智能主要體現在環境感知、邏輯推理、策略規劃、行動和學習等能力,智能制造過程強調通過智能自動化裝備及通信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分析自動化和決策自動化,在此過程中,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算法、自適應決策等核心智能技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3、 行業競爭格局
(1)高端工藝裝備領域
根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統計,目前我國汽車模具制造企業約 300 家,競爭激烈。汽車模具行業的競爭特點主要包括:
①骨干企業實力增強
以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東風模具沖壓技術有限公司、成飛集成、北京比亞迪模具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行業重點骨干企業不斷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產品逐漸向中高檔汽車覆蓋件模具轉型。
②新興企業不斷涌現
河北興林車身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原有的一些規模較小的模具企業迅速壯大,四川宜賓普什模具有限公司、上海屹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擁有較大投資規模的新興企業在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
③外來資本積極投入國內模具市場
外來資本積極投入國內模具市場,如豐田一汽(天津)模具有限公司、煙臺駿輝模具有限公司等。
上述企業中,北京比亞迪模具有限公司、豐田一汽(天津)模具有限公司等主要是為其所屬的汽車整車廠商進行內部配套服務,一般不參與市場競爭。
(2)智能自動化裝備領域
長期以來,外資廠商憑借其技術優勢在我國自動化設備行業中占有主導地位。為應對日漸成熟的國內廠商發起的挑戰,以西門子(Siemens Ltd)、ABB(Asea Brown Boveri Ltd)、庫卡(KUKA)、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為代表的國外廠商開始強化在國內市場的布局。雖然國際知名自動化廠商憑借先進的技術水平、豐富的項目經驗以及雄厚的資本實力,在我國自動化設備市場占據了較高的份額,但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產業政策的支持,我國自動化設備制造業的發展深度和廣度逐步提升,以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新型傳感器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裝備實現突破。
隨著未來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和行業整合的展開,預計自動化設備行業的行業集中度將逐漸提高,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掌握核心技術資源、綜合服務能力的廠商將有較大機會從競爭中勝出。
(3)量產精密功能零部件
在我國汽車零部件競爭格局中,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圍繞在汽車行業中占主導地位的主機廠開展業務,只有通過主機廠嚴格的認證過程,零部件企業才有資格成為主機廠的合格供應商。目前,部分內資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并在部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核心零部件領域實現了國產替代進口。未來,隨著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主機廠將對零部件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工藝、產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具備核心技術且擁有較好資源整合能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將更具競爭力。
4、 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精密工藝裝備、精密功能零部件、智能自動化裝備等非標制造行業技術壁壘較高。主要表現在:1)該行業涉及新材料技術、鍛造技術、注塑技術、壓鑄技術、機械電子工程技術、制造工程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電氣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2)該行業產品具有非標化特點,不同客戶在產品需求方面都有一定區別,因此對產品制造商的設計能力、生產能力、檢測能力和項目開發經驗都有較高的要求。
(2)人才壁壘
精密工藝裝備、精密功能零部件、智能自動化裝備等非標制造行業由于技術含量高、設計復雜,要求設計生產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項目經驗和較強的學習能力。掌握項目實施關鍵技術同時擁有眾多項目經驗的技術人員是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主要資源;同時,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團隊建設需要耗費企業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去培養,一般的企業難以承受。
(3)資金壁壘
前期大額墊資是該行業的慣例,即使是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客戶,也會要求供應商具備相匹配的資金實力,因此該行業中的企業資金壓力都較大。
(4)客戶壁壘
精密工藝裝備、精密功能零部件、智能自動化裝備等非標制造行業作為下游客戶的核心生產設備、零件及裝備,具有技術復雜、價值高的特點,對客戶的生產運營至關重要。因此,下游客戶會從品牌經驗、技術、售后服務等多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全方位的嚴格考察,認證期較長。所以對于新入廠商來說,客戶資源壁壘在短期內較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