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全國齒輪行業專家、企業家匯聚一堂,就齒輪企業在技術發展、轉型升級中的難題與痛點展開研討,并探索校企優勢互補及資源共享的途徑,傾聽企業的心聲。

聚焦齒輪產業高質量發展
齒輪是工業制造的基礎之一,齒輪產業的水平對我國整體工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工業中各種機械對齒輪的精度、速度、噪音以及結構緊湊性的要求在日益提高,新材料與現代工藝技術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齒輪產品在精度、可靠性和功率密度等方面的綜合性能,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齒輪上下游產業共同追求的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大會的舉辦地——浙江玉環,正是我國汽車零部件、齒輪產品的高度聚集地。數據顯示,玉環現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4000多家,規上企業355家。據統計,玉環市汽車零部件約占全國汽車后市場份額的10%,其中制動盤、搖臂、齒輪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30%以上。與主機廠配套率達到50%以上,是一汽、二汽、通用、上汽等知名汽車廠家的重要零配件供應商。產品遠銷北美、歐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減震器類、齒輪、方向盤等37個系列6000多種產品。2022年,玉環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產值478.50億元,同比增長1.79%。
2022年,玉環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759億元。其中,與高精齒輪制造相關的精密制造產業作為玉環的制造業支柱,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0家,上市企業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省“隱形冠軍”企業4家,主持或參與制(修)訂浙江制造標準14個,規上工業總產值287億元。
玉環市委常委、副市長詹福章介紹,玉環精密制造城將以玉環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生態園為核心,整合玉環經濟開發區,聯動玉城、坎門、大麥嶼、清港等區域,構建“雙核引領、多點提升、全域輻射”的發展格局,培育以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為引領,智能縫制設備、半導體專用設備、智能物流裝備為未來增長極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
中機維協機械傳動分會理事長郭濤指出,近幾年,齒輪行業及下游制造業持續迭代升級及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實施,促使企業尋求產品差異化,倒逼齒輪等核心零部件向高端精密制造方向轉型,如汽車自動變速器、機器人精密減速器以等產業,其對于高精密齒輪傳動裝置的需求持續增加;對企業創新、研發要求進一步提升,行業創新趨向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
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鼎發表了題為《超精密齒輪制造技術》的演講,就“研發的超精密齒輪類型及應用、國產齒輪磨床的精化技術、超精密齒輪磨削工藝技術、超精密齒輪測量基準儀器的建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重慶兩江學者、重慶理工大學教授彭東林帶來了《時柵傳感器與超精密蝸輪副》,在精密測試領域,彭東林及其團隊研發的時柵精度達到0.8角秒,超過進口光柵的精度水平。從此,有了一種由中國人發明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原理的位移傳感器――時柵。它與光柵測量精度相當,成本卻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目前,時柵研究團隊經過長時間的優化,已經將時柵的測量精度水平提高到進口光柵的10倍左右。
新能源汽車帶來齒輪行業發展新機遇
汽車需求是齒輪技術創新重要推動力,也是我國成為齒輪制造大國的重要推手。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給齒輪行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約1065萬輛,按年增長63.6%。其中,純電動車為789萬輛,增長68.7%。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繼續高速增長,全年產銷量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新能源占比25.6%。
可以說,汽車的電動化浪潮已經勢不可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石照耀提出電動化是建設齒輪強國的契機的觀點。石照耀指出,我國具有齒輪制造大國的基礎,齒輪企業全面融入了世界配套體系中的供應鏈優勢,以及覆蓋齒輪產品全領域的世界上最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所具有的綜合優勢。產品檔次上,我國電動汽車齒輪,總體上與國外在同一起跑線上。電動汽車齒輪技術具有前沿性與綜合性,電動汽車齒輪技術的全面突破與提升,必將帶動企業和行業水平的跨越。
郭濤指出,隨著電動化進程加快,車企核心競爭力由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轉變為電動車的智能化,新能源車企傾向于外包減速器齒輪。純電動車對齒輪的設計要求較傳統燃油車更高,對高轉速、高承載、嚙合精度等性能要求大幅提升,齒輪市場份額有望向頭部集中。電動化、柔性化、智能化、輕量化是未來產品的發展趨勢,同時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建設相關政策的出臺,這對于傳統齒輪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如何把握機遇在政策紅利下找尋到突破口,實現新的業績增長點,成為企業共同關注的重點話題。
浙江海德曼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高兆春表示,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席卷的背景下,整車廠齒輪外包的趨勢愈加明顯,齒輪整體的高轉速、高承載、嚙合精度以及噪聲的性能要求大幅提升,導致對齒輪生產工藝與技術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例如4-5級精度的新能源汽車齒輪,熱處理和磨齒等關鍵制造技術要求更加嚴格,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投入,還必須具備穩定的工藝基礎,以及知識與技術創新,來確保最終產品達到高精度、低噪音、高穩定性的理想效果,需要從“軟件和硬件”兩個層面來提高批量制造的競爭力,當下,已有不少頭部企業通過多年布局,借助新能源的轉型,實現了快速成長,重塑了行業的發展格局。
大會上,比亞迪弗迪動力、圣戈班磨料磨具、張家港市港威超聲電子有限公司、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偉立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卡帕亞洲科技(嘉善)有限公司、蘇州哈勒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魏靜、陜西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學博士魏偉峰、號恩(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恩太設備技術有限公司、西安北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蘇州福瑞斯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瀚柏格夾具系統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博樂特殊鋼(上海)有限公司等相關代表也紛紛進行了演講,發表精彩觀點,探討未來齒輪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