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母機的主體產業,中國機床工具產業正加速從傳統產業向現代化產業轉型升級。在2023年兩會期間,來自機床工具產業的代表積極發聲諫言,分別從行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數字化轉型、政策扶持、市場體系建設等方方面面為行業發展獻計獻策,行業企業也期待更多來自國家層面的重視以及政策青睞。
特別令人振奮的是,不止是來自業內的代表和委員在為行業發展發聲和諫言,還有來自政府部門以及制造業其他領域的一些代表和委員也紛紛為行業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充分彰顯了機床工具產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和基礎產業的重要地位,并且其重要性已經逐漸在社會各相關領域形成共識,行業未來發展充滿機遇和挑戰。
業內篇:
1.人大代表于旭波【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推動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從“好用”到“用好”
“國產高端數控機床要想從‘做大’到‘做強’,關鍵在于,一頭要連著技術研發,一頭要摸著應用市場。”全國人大代表、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于旭波表示,今年他的上會建議中有兩條與機床有關。一是針對我國原有機床創新體系功能弱化、“產學研”中“研”的缺位問題,建議優選機床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高校,加快建設高端數控機床全國重點實驗室,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二是針對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在關鍵領域沒有得到充足應用的問題,建議推動關鍵領域用戶和機床骨干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現同步研發、共同驗證和利益共享。 于旭波指出,高端數控機床作為一種復雜的高技術產品,只有在實際應用中對產品設計、制造工藝、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等方面進行大量的試驗驗證,才能實現不斷改進和迭代提升。德國、日本、美國等機床強國的機床產業是伴隨著工業化進程自然而然拉動、發展起來的。但是我國高端數控機床在很多關鍵領域只是得到初步應用,在國內市場還是會有“不敢用、不愿用”的現象,無法通過大量的試驗驗證實現從“可用”向“好用”和“用好”的轉變。 “因此,在國外機床產業已經占據技術領先和市場壟斷地位的情況下,我們迫切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先進制造業領軍企業和機床骨干企業長效合作機制,實現同步研發、共同驗證和利益共享。”于旭波表示,在這種機制之下,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就會打通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市場應用的完整鏈條,實現分階段、系統性開展的高水平應用,從真正“好用”到用戶真正“用好”。 “高端數控機床的品質是‘用’出來的。”于旭波指出,只有機床企業和用戶深度合作,通過大量應用和反復驗證的“量變”積累,才能帶動國產高端數控機床的“質變”,推動我國高端數控機床真正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2.政協委員于本宏(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立足市場機制,推進工業母機創新平臺建設
于本宏委員將目光聚焦于工業母機,建議構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工業母機市場機制。于本宏說,近十年來,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發展取得大量突破,但出于對工業母機雙重屬性的不同認識,出現了“自主可控”與“市場機制”相對立的聲音,或“為自主可控而否定市場配置資源”,或“為市場化而放棄產業自主可控”。他認為,加強工業母機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使“市場機制”更好地服務于“自主可控”,實現“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可能是一條更為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
于本宏提出,立足市場機制,深化工業母機上、中、下游產業市場化改革,發揮好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強化工業母機研制的市場化能力,是促進產業優勝劣汰、良性發展的制度基礎。在科技攻關、項目投資、設備采購等環節,應積極推動公開招投標,用指標說話、促公平競爭,客觀反映國內產品的實際潛力,鼓勵招標單位優先使用國產。此外,加快編制“工業母機國產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目錄”,進一步健全工業母機的進口審查機制,使用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應采購入選目錄的產品。
于本宏建議,在考量企業攻關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場應用的基礎上擇優培養,塑造市場化的戰略科技力量,重點解決工業母機“卡脖子”問題。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市場化的、面向全行業的國家級工業母機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于本宏還建議,由工業母機主管部門委托行業組織,定期收集整理我國工業母機進口中標情況,同時針對重點領域的工業母機應用情況形成專報報送主管部門,便于建立動態的攻關清單,指導戰略科技力量開展工業母機攻關。
3.人大代表王俊峰(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性產業振興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我對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王俊峰表示。
王俊峰介紹,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維護國家產業安全、打造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
王俊峰建議:一是加強財稅政策支持。建議大幅降低企業納稅比例,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給予財稅政策扶持,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二是加大數字化改造支持力度。建議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減少稅收政策,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動能。三是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建議國家科技專項項目向老工業基地傾斜,組織實施創新工程,集中力量攻破技術壁壘和共性核心技術,切實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補齊短板,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4.政協委員嚴建文(合肥合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聚焦科創企業發展,加大對科創型企業扶持力度
對于我國科創型企業創新發展現狀,嚴建文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盡快構建科創企業發展國家戰略,從國家層面重視這一新型主體的培育;二是建議對于部分面向市場化的應用技術創新,采取由企業基于自身需求和市場需要自主申報創新項目和類型,政府評估后予以資金支持或事后獎補。三是加快融資工具的創新,建議有關部門鼓勵開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數據資產要素融資。四是改革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以滿足社會需求,建議加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育機制。
5.人大代表馬兵(通用技術齊齊哈爾二機床有限責任公司配套分廠精密車間黨支部書記、馬恒昌小組組長):引進培育機床制造業高端科技人才
馬兵提出三點建議:建議國家在機床制造業高端科技人才引進培育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激勵;建議國家重點培育提升機床產業配套企業專業化能力;建議國家支持齊齊哈爾創建國家級復合材料鋪放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馬兵表示,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應該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提升專業技能水平,以新一輪數字化升級改造為契機,以實現生產公司主導產品核心制造為目標,提升技術素質和能力。要將班組作為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礎單元,構建更多職工積極參與的創新平臺,激發創新潛力和創造活力。要推動科技創新,賦予工匠精神更高的科技含量,將智慧和經驗轉化為提高工人勞動效率和質量、降低勞動成本和時間的有效工具,讓大國工匠成為新時代的社會楷模,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時代勞動者。
6.政協委員王小龍(一工機器人銀川有限公司總經理):加快發展高端機床產業,夯實制造業發展根基
“我國高端機床整機嚴重依賴進口,機床領域‘卡脖子’問題尤為凸顯。必須加快高端數控機床發展,而要想達到高端水平,則需通過科技創新進行推動。”王小龍建議,一方面,從國家層面將高端機床產業發展進行統籌布局和頂層設計,制定清晰的“工業母機”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加大對高端機床產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力度,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如通過減稅降費、財政補貼、融資支持等,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聚焦機床產業核心功能部件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高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建立高端數控機床國家戰略性產業平臺,優化專項布局,疏通產業鏈卡點,通過產業平臺推動關鍵核心部件和國產高端數控機床企業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和配套關系,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
王小龍呼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完善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技術與應用的深度融合,激發技術創新發展活力,推動高端機床產業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和核心工藝的創新突破。
科技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王小龍還建議制定產、學、研、用結合的高端數控機床專業人才培養政策和引進海外高端數控機床研發人才支持政策,并要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國門,加強國際合作,聯合成立機床技術研究院,聚焦機床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人才培養。
業外篇:
1.政協委員張橋(農工黨江蘇省副主委、蘇州市主委,蘇州市副市長):提升國產高端數控機床自給能力,推動我國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具有核心和主體地位。工業母機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針對我國機床產業大而不強的困境,張橋建議,瞄準新能源汽車等新增長點和存量市場更新需求,搶抓行業高景氣度周期,提升國產高端數控機床整機及核心部件自給能力,發揮工業母機基金作用,推動我國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2.人大代表胡成中(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全鏈條支持精密制造業發展
胡成中指出,國家已于近年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明確了高端機床國產化的國家級戰略高度,對加速高端機床國產替代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針對行業仍存在的不足,圍繞如何加速政策落地,他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是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引導國家及民間資本積極流入以高端機床為代表的高端基礎制造業,使資本惠及相關產業各個階段的民營企業,在初創、小而精、大而強等不同階段各打造一批標桿企業。
二是加強針對性財稅激勵,鼓勵精密制造產業相關高端研發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對于產品結構正在向差異化、高端化、特色化轉型的機床企業,適時進一步減免行政及財稅負擔。同時,完善并敦促落實財稅激勵對象的淘汰機制,幫助企業定期回顧研發及產品迭代計劃,及時糾偏并果斷采取措施。此外,引導加強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對高校機械、材料、計算機等專業進行重點領域對口培養,促進高校研發成果向企業轉化。
三是在相關政策的制定、實施過程中植入“鏈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顧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統、中游高端機床、下游精密制造全產業鏈條在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發展方向上的聯動。
3.人大代表楊永修(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院試制所首席技能大師):加快自主高端數控設備研發迫在眉睫
楊永修介紹,國內數控設備在市場上的占有量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在高精密零部件長時間切削加工中,保證生產精度一致性上不穩定。在高端數控設備方面,國內企業更多處于組裝和制造環節。關鍵的零部件、基礎高端材料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高端芯片、優質大型鑄鍛件、高性能電機等大都依賴國外進口。數控系統、編程和制圖軟件等方面更是存在“硬傷”。
楊永修建議,國家應加強頂層設計,開展系統規劃。圍繞國內需求市場,加大高端設備的研發投入,確保研發成果市場化。以重點實驗室為引導,在國內多個區域建設多個分子重點實驗室,向“專、精、特”方向發展。
在技術層面,進一步加大核心部件的研發力度。楊永修建議,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內大型機床廠為主導,圍繞核心零部件、數控系統、特殊材料等關鍵技術,提前規劃創新鏈,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聯合體。
“企業在向高端設備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術創新非常重要,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人才問題。”楊永修說,在國內數控設備生產企業中應多舉辦國際、國內大型數控人才交流大會,營造積極向上的人才發展環境,更好地吸引高端緊缺人才集聚交流。依托重點科研項目凝聚一批能力突出、敢于突破、勇于創新的高水平隊伍。
(本文根據已有公開信息整理。素材主要來自光明日報、人民網、澎湃新聞、上海證券報、騰訊新聞、齊齊哈爾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