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上海車展的主題是“擁抱汽車新時代”,這對于零部件企業的發展現狀和參展情況來說尤為貼切。新時代的汽車產業正朝著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數字化的方向演進,給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在汽車“新四化”趨勢的引領下,本屆上海車展上,國內外零部件供應商紛紛帶來各自的新技術與新產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未來出行、芯片、雷達、ADAS、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聯網、高精地圖領軍企業同臺獻藝、各領風騷。
汽車產業大變革時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合作模式,由傳統的垂直供應走向圓桌式的生態協同。這一點從整車展館中零部件參展企業的數量增長上可見一斑。百度、博世、地平線、華為、寧德時代、億咖通科技、圖達通、瑞浦蘭鈞、黑芝麻智能、弗迪科技、Unity中國、豐田紡織等零部件廠商的身影閃耀整車展館。
在這個引人注目的汽車行業盛會上,上下游供應商正在攜手,共同擁抱汽車新時代。
汽車電動化大勢當仁不讓
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27%,其中3月滲透率高達35%。種種跡象表明,我國汽車電動化的時間表正在提前。在本屆上海車展上,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系統的展品占比明顯高于以往。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擴大,市場對動力電池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與續駛能力要求。2023上海車展上,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億緯鋰能、欣旺達、捷威動力等國內具有代表性的電池制造企業紛紛展示了最新的技術與產品。
寧德時代發布的凝聚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可實現高比能與高安全。據悉,寧德時代針對高比能化學材料的電化學反應變化,采用了高動力仿生凝聚態電解質,構建微米級別自適應網狀結構,調節鏈間的相互作用力,在增強微觀結構穩定性的同時,提高電池動力學性能,提升鋰離子運輸效率。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表示,該款電池目前成本相對較高,在乘用車領域更適合高端車型,今年年內將具備量產能力。
欣旺達發布了“閃充電池”,可使電動汽車續駛里程達1000公里,10分鐘可使SOC從20%達到80%。
此外,蜂巢能源的龍鱗甲電池也首次亮相,采用熱電分離、空間功能集成設計等全新技術,實現單體安全和系統安全的全面提升,在性能、效率、成本上體現出綜合優勢。
先進的電驅動技術和產品是本屆上海車展上汽車電動化趨勢的另一大看點。博世首次推出了同軸油冷電機和多合一控制單元。據介紹,同軸油冷電機具有大扭矩、高效率、輕量化、高可靠性等特點,輪邊扭矩最高可達4500N·m,可輕松滿足皮卡、輕客及輕卡的動力需求;高度集成的多合一控制單元,內部搭載車規級芯片,逆變器峰值效率可達99.5%。
舍弗勒展示了豐富的電驅動產品系列,涵蓋高效的電驅動專用軸承、執行機構、電機、混動模塊及純電驅動系統。其中,800V雙電機同軸式電驅動橋采用最新的碳化硅半導體技術,具有超高性能,峰值功率超過600kW,輪端峰值扭矩超過7200N·m,軸向長度僅600mm。
中國汽車行業正加速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為相關零部件創造了市場空間。本屆上海車展上,汽車電動化零部件占據了參展供應商展示的中心位置,自主企業在技術創新、產能規模、供應鏈等方面展現出一流的水平;外資廠商則持續提升本土化水平,積極服務中國汽車客戶與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正攜手推進先進零部件在中國市場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攜手共赴汽車智能化“盛宴”
在與本屆上海車展同期舉行的一個行業論壇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介紹稱,2022年,我國燃油車L2自動駕駛技術配裝率達到32%。他認為,智能制造與智能網聯等領域的變革未來會引發產業生態重構,汽車將從交通工具演化為城市的重要節點,進一步重塑汽車行業的創新鏈、價值鏈和產業鏈。
車展上,智能輔助駕駛產品成為科技公司與零部件供應商展示的另一個重點。中信科智聯發布了業內首款C-V2X融合智能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在對網聯式CACC及CAEB等功能場景進行實車驗證的基礎上,可實現L2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據了解,中信科智聯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系列方案,采用高性能多核異構處理器以及深度學習算法,通過C-V2X與視覺、毫米波雷達的感知融合,解決了單車智能駕駛的視距受限和協作效率問題,通過360°視角擴大了智能駕駛的適用場景和范圍。
魔視智能推出了最新一代集成式行泊一體域控制器Magic Pilot,覆蓋從低成本車型到高端車型的各類乘用車產品,具有多功能、低成本、低功耗、高安全性的特點,支持主流算力芯片平臺,同時還能擴展適用更高自動駕駛等級的差異化功能。
在車載智能化傳感器方面,也有不少領先產品亮相。一徑科技展示了全系列高性能、集成化、小體積、可量產的長、短距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產品;楚航科技帶來全線第五代量產雷達產品和第5+代4D成像雷達產品,以及首次亮相的創新產品隱形雷達。
在行業關注的汽車芯片領域,自主供應商十分搶鏡。黑芝麻智能發布了第1代智能汽車跨域計算平臺武當系列和華山開發者計劃;芯馳科技推出第2代中央計算架構SCCA2.0,以及全新的全場景座艙芯片X9SP和行泊一體ADAS域控制器單芯片V9P,實現了架構和性能的全面升級。
線控底盤是智能汽車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眾多零部件公司布局的重點。本屆上海車展上,服務于中國長安“新四化”布局的智能線控底盤領域全新品牌“辰致科技”正式發布。據悉,辰致科技已投入50億元用于智能汽車底盤系統的研發,形成重慶、上海、成都三地研發中心,產品能力覆蓋制動、轉向、懸架、輕量化、底盤集成的全場景。國際零部件巨頭也繼續加碼智能底盤領域。
舍弗勒首個智能后輪轉向系統(RWS)客戶項目實現了量產。今年,舍弗勒輪轂電機也將在中國量產,目前已有3家客戶將在其市政多用途車上采用這款創新產品。采埃孚的第2代集成式制動控制系統(IBC)自2022年開始投產,并正在向越來越多的客戶推廣。在橫向控制方面,采埃孚的新型線控轉向系統也推向了市場,其中包括與蔚來汽車的合作。此外,采埃孚的后輪轉向技術(AKC)已在智己L7上搭載。
百度方面認為,智能駕駛跨越鴻溝的年份將在2026年,配裝記憶泊車、高速領航、城市領航等L2+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市場滲透率將超過15%。從本屆上海車展來看,相關零部件技術和產品的數量繁多、種類豐富,迭代速度不斷加快,構成了一場汽車智能化的“盛宴”。
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
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數字化已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器。隨著與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汽車產業進入了數字化轉型新階段。
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安波福與風河公司展示了攜手開發的業界首個端到端云原生DevOps平臺。它能夠將覆蓋的所有車輛用戶數據,匯總到同一個軟件開發、測試和部署平臺,同時利用內置數據分析工具生成的成果,對已上市及未來的新車型進行持續改進;并通過將風河公司的云原生軟件平臺Wind River Studio集成到安波福的智能汽車架構SVA中,幫助客戶打造智能、安全的云原生車輛,解鎖“軟件定義汽車”整個生命周期的全部潛力。博世全資子公司易特馳展出了高度集成的端到端“軟件定義汽車”開發平臺和工具鏈生態系統,推動實現快速、由數據驅動且安全可靠的汽車軟件開發。據介紹,無論在車端還是云端,博世都能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開發工具及服務。
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推進,汽車產品變得越來越復雜,如何建立高效的協作環境,將需求、架構、電氣和軟件聯系起來,提高工程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并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增加數字化連續性是諸多行業客戶面臨的挑戰。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達索系統與Elektrobit聯合演示了如何在產品開發早期階段進行虛擬驗證,實現功能、架構和軟件模塊的復用,以降低電子電氣和軟件設計成本,同時在符合安全標準的基礎上提升品質和效率。
另據了解,大陸集團、采埃孚等零部件企業也展示了數字化、軟件化相關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據悉,大陸集團自2018年底開始運營自己的軟件學院,目前已有超過10億輛汽車配備了由其IT專家開發的功能軟件。采埃孚中國團隊研發了一套專注于自動駕駛及駕駛輔助開發的云數據管理平臺,貫穿整個ADAS/AD功能開發和測試的V模型,通過車-云、云-云的數據接口對接,對車端產生的數據進行數據血緣分析,以支撐各種ADAS算法和底層軟件開發。該平臺功能強大,包含了數據采集、數據標注、數據訓練、數據挖掘到數據注入測試等一系列服務,也可支持量產后影子模式下對性能的持續提升。
對汽車零部件廠商來說,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鳴宇認為,數字化的核心是轉型。第一是業務轉型,要做到收入增長、成本降低、質量提升、效率提升;第二是組織轉型,要做好數字化人才儲備與培養;第三是變革管理,要通過強有力的變革管理確保這些轉型能夠有機結合。
碳中和成為產業變革加速器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碳中和無疑是能源革命、產業變革的加速器。在這個大命題下,綠色化、低碳化成為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宗旨,不少供應商開始提出自己的碳中和或減碳目標。
作為全球首個凈零排放目標獲科學減碳倡議組織批準的汽車科技企業,佛瑞亞FORVIA表示,將以碳中和為戰略核心,最遲于2045年實現凈零排放。據介紹,佛瑞亞FORVIA已設立一個跨事業部的部門,以加快開發具有低碳足跡、超低碳足跡的尖端材料。在中國,佛瑞亞FORVIA正在努力減少工廠在所有階段的排放。比如,一家位于沈陽的綜合工廠2022年8月被授予LEED金級認證;一家位于豐城的工廠將成為集團在中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工廠。
寧德時代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宣布,將在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為實現零碳戰略,寧德時代將通過4大創新體系,在礦、大宗原材料、電池材料、電芯制造、電池系統5大關鍵節點實現技術降碳。同時,寧德時代在供應鏈廣泛開展CREDIT項目。CREDIT是寧德時代創新的可持續發展透明度審核工具,包含可持續發展管理機制、商業道德準則、環境保護、勞工實踐、負責任采購5大模塊。寧德時代還展示了電池護照的詳細內容。電池護照是物理電池的數字孿生,記錄了包括電池信息、原材料信息、ESG評價、供應鏈數據等多項內容。未來,通過掃描電池護照二維碼,消費者就可以查看到電池的各項信息,電池護照為消費者選擇綠色、低碳、負責任的電池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持。
據美的威靈方面介紹,安慶威靈汽車部件有限公司6.36MW分布式光伏項目,將利用工廠總面積5.2萬平方米的兩棟新建主廠房,以及總面積1123平方米的綜合樓建筑屋面區域,總裝機容量達到約6.3612MWp,預計可提高工廠綠電率10%以上。項目建成后,全生命周期25年將累計發電15584.44萬kWh,相當于節省標準煤約1900噸,減排約4306噸二氧化碳。
馬瑞利重點展示了用于汽油和柴油發動機的燃燒器主動催化劑加熱系統。該系統可在不影響發動機功率輸出的情況下降低油耗,顯著減少排放,催化劑預熱時間可減少50%。
博世首次展出了全新190kW氫動力模塊,這款單系統、大功率氫動力模塊適用于49噸重型卡車。此外,博世也在加速替代燃料的創新,如天然氣、甲醇和氫內燃系統,從而為動力總成解決方案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屆上海車展上,蓋瑞特在國內首次展出了新一代氫燃料電池空氣壓縮機及膨脹端解決方案。據悉,當選用渦輪膨脹端時,氫燃料電池空壓機能耗最多可減少20%,與行業標準相比功耗顯著降低,可幫助車輛在提升性能表現的同時降低使用成本。
汽車產業的碳中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低碳化發展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有科技創新與融合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