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欧美_精品一区精品二区高清_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_av影片在线播放_国产偷伦视频片手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xxxx

 
齒輪工業領域服務平臺,行業技術的領航者;
把齒輪傳動之脈搏,譜信息時代之新篇!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界資訊 » 行業分析

陳學東院士:新型工業化背景下的產業基礎再造與重大技術裝備攻關

發布時間:2023-10-12 | 來源:賽迪顧問 | 作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并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型工業化是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后開創的新工業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是新時期、新目標、新格局下我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產業支撐,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戰略任務,以創新為主要動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核心路徑,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的定義和內涵

  產業基礎再造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五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是打嬴產業基礎高級化攻堅戰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2019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要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強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這一決定,把產業基礎再造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性高度。

  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圍繞具有技術集中度和含量高、系統成套復雜、附加值高、帶動性大等特點的重大裝備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事關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舉措。重大裝備不是又重又大的裝備,而是重要的裝備,主要包括航空航天裝備、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農業裝備、先進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石油化工裝備、礦山冶金裝備、電力裝備、特種裝備、高端醫療裝備、工程機械、新型輕工和紡織機械、高端工業母機、電子信息裝備等。

  在當前環境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制造強國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內容,新型工業化是制造強國戰略的延續和拓展。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既是制造強國的內容,也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新型工業化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主導性、基礎性、根本性的支撐作用。

  二、我國工業基礎和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現狀

  近十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推動制造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取得重要創新成就。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022年的2.55%,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

  一是一批標志性重大技術裝備取得新突破,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天宮、神舟、嫦娥等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部衛星發射完畢,具備向全球開通導航服務的能力;“蛟龍號”載人深潛全球領先,進入業務化應用階段;C919大型客機已經商業首航,加快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投入商業運行;千噸級加氫反應器和大型丁辛醇換熱器等石化裝備居于世界前列。

  二是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取得進展,產業基礎配套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成果。我國材料制備水平顯著提高,如大直徑硅材料進入世界先列;部分高性能軸承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如12MW海上風電機組主軸軸承;部分高端泵閥受制于人的局面得到緩解。如煤化工領域煤粉流量控制閥;傳感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如解決了部分高端MEMS器件加工難題。

  三是我國部分重大裝備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產業結構加快向中高端發展。目前我國通信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輸變電裝備、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十多類產業達到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工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建立落后產能退出長效機制,鋼鐵行業完成去產能1.5億噸目標,電解鋁、水泥等行業落后產能基本出清。

  四是重大技術裝備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中小企業不僅是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重要環節,更成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鏈式創新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共同提升,加快了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的進程,使我國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加速提升。

  我國連續13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制造業增加值由2012年16.98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33.5萬億元,全球占比由22.5%提高到近30%,但整體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制造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工業基礎薄弱,質量效益指數較低,世界知名品牌不多。三是資源能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單位制造業能耗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四是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方式和工藝流程的水平需要提升。五是工業化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六是國際開放共享合作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七是制造業工程師與技能人才隊伍短缺。

  三、相關建議

  “十四五”至“十六五”是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做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應從創新政策環境、研發平臺建設、優秀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協同發力。

  一是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做好頂層設計、分類施策,解決“卡脖子”問題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短板問題靠政府和市場共同解決,中低端的問題主要靠市場解決,建立可持續推進機制,將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相結合、政府和市場相結合、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相結合。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有效解決“卡脖子”和短板問題。加大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力度,改造提升傳統優勢裝備、創新發展新興高端裝備、加快布局戰略前沿裝備,建設供需適配、優質高效的重大裝備研制體系。實施質量提升和知名品牌打造行動,促進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立足制造本質,緊扣智能特色,實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持續進行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和智能化變革。聚焦“雙碳”目標,統籌能源的供給與使用,推動綠色轉型升級。推進重大裝備制造為主的工業化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完善城鎮化工業布局,推進農機裝備智能化轉型。打造全球化開放共享合作的產業鏈,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加快標準制度型開放、中國標準國際化和走出去。

  二是統籌國家創新鏈,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融合資金鏈人才鏈,加強國家級研發平臺建設和布局。切實形成產學研用創新體系,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高校在創新體系中的作用,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轉制院所回歸公益,聚焦底層技術,成為原創技術“策源地”。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統籌全國創新資源,立足重大產業布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優化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工程中心布局,建立科技創新融通發展的一體化創新體系。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構建省級一國家級一世界級集群梯次培育發展體系;探索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引導中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東部地區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立足區域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依托龍頭企業和重點產業園區,形成差異化、特色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產業集群。

  三是強化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實現人才引領創新。要吸引更多年青人關注和熱愛制造業,加入到工程師與高技能人才隊伍中來。創新有利于企業家產生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生態,培養愛黨敬業、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優秀企業家。建立工程師團隊培養機制,培養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系統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及團隊。營造形成高技能人才隊伍的有利環境,培養一大批廣受尊重、技術精湛、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

[ 業界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玛沁县| 鄂尔多斯市| 沅江市| 汕头市| 南汇区| 板桥市| 元阳县| 金溪县| 湘乡市| 鞍山市| 淅川县| 灵山县| 罗江县| 淮南市| 满城县| 肥城市| 化州市| 定安县| 六枝特区| 枣庄市| 张家口市| 元氏县| 疏附县| 隆昌县| 屏南县| 潞西市| 原平市| 龙门县| 囊谦县| 璧山县| 大邑县| 葵青区| 塔城市| 方正县| 获嘉县| 通山县| 长葛市| 长垣县| 五寨县|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