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型工業化之路要怎么走?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今年推進的究竟如何?日前,總臺央視記者專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工業經濟形勢整體向好 成績來之不易
工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起到了“壓艙石”和“穩定器”關鍵性作用。金壯龍先是從“量”“質”“勢”三個維度,為記者介紹了當前我國工業的發展情況。

從量來看,我國工業體系齊全、品種多、規模大,產業韌性強,升級發展潛力巨大。
●202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
●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實現高速增長,造船業三大指標持續全球領跑。
●截至目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47.8萬家,比2022年底增加2.6萬家。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月同比增長4.5%,工業生產穩定增長。

從質來看,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等10個重點行業,占GDP比重均在1%以上,是穩住工業經濟大盤的關鍵。
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3%、裝備制造業占比達到32.9%。C919大型客機已經實現了商業運營并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完成研制正式交付。

從勢來看,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9月份,六成以上工業行業保持增長,高技術制造業投資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十個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全國平均水平。
這些數據都在說明,制造業企業的信心和預期都在逐步增強。
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信息通信業不斷做優做強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制造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制造業必須筑牢,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

對于下一步如何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金壯龍認為,要著重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夯實數字底座。
●繼續適度超前建設5G、千兆光網、算力、移動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擴大工業感知網絡覆蓋,打造海量物聯接入能力。
●聚焦芯片、高端服務器、智能傳感器、通用人工智能、工業控制系統等重點環節,增強源頭技術供給。
二是強化應用牽引。
●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探索智能應用場景,推進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
●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和園區試點示范,加快“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打造一批5G工廠和數字化轉型企業標桿。
三是健全服務體系。
●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推動裝備、軟件、網絡等成組連線創新突破,培育一批優質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開展智能制造專家行、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活動,促進工業園區和先進制造業集群數字化應用。
四是營造良好生態。
●加快關鍵標準研制推廣,建設數字化轉型開源生態。
●深化工業互聯網安全管理,發展壯大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

緊抓固本興新 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近年來,科技創新成了世界各國產業競爭的關鍵。對于如何才能將固本興新政策落到實處,金壯龍認為,只有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構筑我國的競爭優勢,因此,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造升級傳統產業。
●要瞄準高端、智能、綠色等方向,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工程,落實稅收優惠和專項再貸款政策,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二是鞏固提升優勢產業。
●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通信設備、鋰電池等領域已形成規模和技術優勢,要繼續推進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高水平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一批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
三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聚焦5G、先進計算、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消費電子、生物醫藥、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

四是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制定實施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瞄準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領域,加快技術、材料研發應用,統籌推進標準研制,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
●支持地方立足各自優勢,在應用場景構建、人才引育、產融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培育一批未來產業高地。
五是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圍繞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重點產業鏈創新發展,優化國家高新區布局,加強管理服務,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
●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形成更多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產業集群。
●支持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強化協同創新,提升先進制造能力,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加快向世界級水平提升。

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潛能 釋放活力
在專訪的最后,金壯龍特別向記者指出:“中小企業聯系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要激發和‘釋放’中小企業活力,推動企業加快復蘇,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總體來看,前三季度,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多項關鍵指標回升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實現由降轉增。金壯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地方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嚴格執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集中化解一批拖欠企業賬款。
●開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綜合督查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推動各類惠企政策落地生效。
二是支持專精特新發展。
●研究出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開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和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帶動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支持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三是強化精準高效服務。
●出臺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幫助企業找訂單、降成本、育人才、解難題。
●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程,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不斷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覆蓋面、可得性。
●繼續實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專項行動,促進中小企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四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加大中小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工作力度,支持中小企業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于2023年的最后一個季度,金壯龍向記者表示:“困難依舊存在,任重而道遠。我國有產業體系、市場規模、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顯著優勢,第四季度,我們有信心促進工業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推動工業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