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市場需求迅猛擴大,市場競爭激烈,但長期以來,國內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的生產企業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標準作指導和規范。
前段時間,在2018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發布了由秦川集團負責起草的《機器人用精密擺線行星齒輪減速器》(CRIA 0001-2018)標準。并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秦川集團通過實施正向研發、進行數字化加工裝配,以及推進“實物+數據包”服務,在國內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使公司具有了減速器團體標準的制定權,掌握了該領域的話語權。
有業內人士指出,2019年將是國產RV減速器的爆發元年,首先是因為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國際本體巨頭深耕中國市場,渠道下沉,加速本土化,帶來產能向中國轉移和供應鏈重置的新機遇,而國內企業應對市場競爭,本體產能爬坡,國外減速器巨頭供應不足,國產減速器的接受度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國產減速器缺的不是核心技術0到1的突破,更多是設備攤銷和工藝打磨帶來的成本降低和穩定性問題,經多年投入和工藝積累,到了量產關頭。行業標準的發布,為國產RV減速器的爆發奠定了行業基礎。
談到減速器行業標準,不得不提到的是2014年5月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發布并于2014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的《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GB/T 30819-2014)。
《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GB/T 30819-2014)國家標準由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減速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工商大學負責編制。標準基本涵蓋了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分類原則、技術要求、性能指標、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包裝、運輸、儲存等方面的內容,對諧波減速器的產品型號、分類、外形尺寸、傳動效率、扭轉剛度、噪聲、溫升、使用壽命等技術指標以及相應的試驗方法、試驗設備和檢驗規則等主要技術內容進行了規范。
得益于工業機器人需求的拉動,精密減速器市場熱度不減。GGII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總量47.40萬臺,同比增長8.91%,其中,增量需求為37.28萬臺,存量更換10.12萬臺。預計,2019-2023年,工業機器人用減速器需求總量超659萬臺。
2018年,國產入局減速器領域的廠商迅速增加,但真正實現量產應用的廠商寥寥無幾,在工業機器人行業“遇冷”的背景下,對于減速器廠商而言,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當下挑戰大于機會,如何在市場廝殺中存活并發展成為眾多減速器廠商當下主要的任務。
前段時間,在2018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發布了由秦川集團負責起草的《機器人用精密擺線行星齒輪減速器》(CRIA 0001-2018)標準。并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秦川集團通過實施正向研發、進行數字化加工裝配,以及推進“實物+數據包”服務,在國內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使公司具有了減速器團體標準的制定權,掌握了該領域的話語權。
有業內人士指出,2019年將是國產RV減速器的爆發元年,首先是因為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國際本體巨頭深耕中國市場,渠道下沉,加速本土化,帶來產能向中國轉移和供應鏈重置的新機遇,而國內企業應對市場競爭,本體產能爬坡,國外減速器巨頭供應不足,國產減速器的接受度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國產減速器缺的不是核心技術0到1的突破,更多是設備攤銷和工藝打磨帶來的成本降低和穩定性問題,經多年投入和工藝積累,到了量產關頭。行業標準的發布,為國產RV減速器的爆發奠定了行業基礎。
談到減速器行業標準,不得不提到的是2014年5月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發布并于2014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的《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GB/T 30819-2014)。
《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GB/T 30819-2014)國家標準由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減速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工商大學負責編制。標準基本涵蓋了機器人用諧波齒輪減速器分類原則、技術要求、性能指標、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包裝、運輸、儲存等方面的內容,對諧波減速器的產品型號、分類、外形尺寸、傳動效率、扭轉剛度、噪聲、溫升、使用壽命等技術指標以及相應的試驗方法、試驗設備和檢驗規則等主要技術內容進行了規范。
得益于工業機器人需求的拉動,精密減速器市場熱度不減。GGII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總量47.40萬臺,同比增長8.91%,其中,增量需求為37.28萬臺,存量更換10.12萬臺。預計,2019-2023年,工業機器人用減速器需求總量超659萬臺。
2018年,國產入局減速器領域的廠商迅速增加,但真正實現量產應用的廠商寥寥無幾,在工業機器人行業“遇冷”的背景下,對于減速器廠商而言,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當下挑戰大于機會,如何在市場廝殺中存活并發展成為眾多減速器廠商當下主要的任務。